第453章 黑死病(1 / 2)

“聖諭,宣大總督盧象升,任職以來果敢機敏、軍紀嚴明,甚得軍心、民心。

陛下有旨,提任宣大總督盧象升,為虎賁軍大都督。

自此之後,虎賁軍大都督負責大明整個邊疆之安寧,節製大明諸軍鎮。

都督府將設在宣府鎮,並直接向陛下和本帥負責。

陝西總督孫傳庭、西南四省總督秦良玉、關寧錦提督軍務總兵官吳三桂為都督同知。”張世康再度拿出一個木匣子道。

那木匣子裡自然也是一道聖旨,隻不過張世康懶得念,便大致說明了聖旨的意思,並順手將木匣子丟給盧象升。

提任盧象升執掌都督府,是張世康出發巡邊之前,就跟崇禎皇帝商議好的事情。

雖然崇禎皇帝將朝廷的軍務交給張世康,但張世康還是認為,身為天子,應當知道天下軍隊的情況。

是以每逢有重要的任命,張世康都會說給崇禎老哥聽,而且也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盧象升的軍事能力在整個明末的諸多名將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任命他為大都督沒人會不服氣。

孫傳庭其實也是明末時各項能力都很全麵、即插即拔型的帥才,但孫傳庭有個小缺點,那便是太聽話。

孫傳庭死於潼關之戰,當時出征之前,他的軍隊不僅糧草短缺,兵器火器彈藥也都不齊備,不少征募的兵丁操練度也不足。

但崇禎老哥一下令,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去赴死,哪怕知道打不過。

張世康覺得軍隊主將忠誠於朝廷和天子,這沒有任何問題,但還是應該懂得變通,是以隻給了他都督府二把手的職位。

秦良玉自不必說,作為雲貴等四省總督,肩負著整個西南,包括黔國公沐天波在內的邊疆安寧。

而被他新提拔的關寧錦提督軍務總兵官吳三桂,則是因為關寧錦實在太過重要的位置,屬於與建虜直接對陣的絕對前線。

拋開吳三桂後來的投敵不談,這小子的軍事才能,也是比他舅舅祖大壽要強上不少的,鑒於關寧錦特殊的戰略地位,也給吳三桂了個都督同知的頭銜。

按照張世康的想法,都督府應當是個戰時組織,平日裡各級軍將各自負責其戰區,一旦到了戰時,便要聽從虎賁軍大都督的調令,統一指揮戰鬥。

雖然大明的五軍都督府有其優越性,但張世康仍舊不讚同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的處理方式,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對戰鬥力的削弱太大了。

所以他乾脆將大明的兵力分成三大塊,各自負責不同的職責。

而兵部的職權基本就被削去了三分之二,隻留下永寧軍。

虎賁軍和近衛軍直接向天子和他這個大元帥負責,不再受兵部掣肘,糧草、軍械當然由戶部以及工部和製造總局提供。

將都督府設在宣府鎮,當然也是因為目前大明的主要敵人就在北邊。

張世康並不打算大動乾戈的建造都督府,他認為未來隨著敵人的不斷變化,虎賁軍的防衛重點都會隨之變化。

現在可能是在北邊,以後就可能是在西邊,都督府作為戰時最高參謀機構,當然是不能離開戰區太遠。

“盧都督,推辭的話就不必說了,這是詔令,也是軍令。”盧象升的胡子剛翹了翹打算說話,就被張世康給堵了回去。

盧象升、孫傳庭隻得拱手領命。

“自此之後,虎賁軍要上下一心,共赴時艱,北伐之時,本帥可就指望著你們了。”張世康望著眾人道。

一眾將領自是齊聲應諾。

當天,各自軍鎮主將便帶著新任命趕往自己的軍鎮。

張世康對於未來的北伐躊躇滿誌,當天晚上正打算自掏腰包,請盧象升和孫傳庭去吃一頓。

奈何孫傳庭卻憂慮的不請自來,張世康便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