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帥不嫌棄,小王回去便著人將她送來,讓她以後侍候大帥。”
俄木布不知道是喝了點酒還是咋的,談及自己的小女兒都有些眉飛色舞起來。
“是啊大帥,我那妹子人長得水靈著呢!~”俄木布的次子古魯也討好似的攛掇道。
這個所謂蒙古傳統當然是俄木布杜撰的,父子倆來宣府的路上,就討論過這個問題。
那便是如何能增進他們部落跟大元帥的聯係,畢竟他們倘若歸服朝廷,部落的命運等同於在張世康的一念之間。
而俄木布作為部落首領,延續部落血脈本就是他的責任,隻要能使部落興旺,莫說一個女兒,兒子他都能獻出去。
父子倆一拍即合,反正覺得他們不虧。
“其其格也會大明語,她很喜歡讀大明的掄語,隻要大帥……”
“打住打住,北虜不滅,何以家為?”張世康趕緊製止了兩人的熱情推銷。
什麼鬼?我拿你當親信,你拿我當女婿?
張世康說這話時滿臉的正派,這讓盧象升格外的佩服,認為張世康不愧是陛下相中的肱股之臣。
然而張世康卻想著,可拉倒吧,看你們父子倆長那模樣,俄木布的女兒估摸著也是五大三粗渾身長毛。
這誰遭得住?
推銷失敗後,俄木布父子倆就老實多了,一頓酒吃完,俄木布很快便帶著一隊親衛準備回歸化城。
作為部落的首領,他將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一萬匹戰馬的定額可不算低,包括部族內老弱的轉移,這些都需要謀劃。
張世康又在宣府城停留了一天,將他對都督府的規劃都說與盧象升聽。
四月初六這天,張世康終於結束了巡邊之旅,帶著一萬近衛軍開始返程。
這趟旅程曆時兩個多月,出發之時,整個大明北方還是寒風肆虐、關外更是一片雪白。
而如今四月回暖,關內長滿了綠草,但卻並不見多少樹木。
前些年大明北方鬨饑荒,導致不少樹木也遭了秧。
榆林城雖然以榆樹聞名,但張世康也並未見到幾棵榆樹。
他其實心裡一直都明白,人沒有臉,還可以活,但樹沒了皮,卻是活不成的。
當他看到不少的百姓揮舞著鋤頭耕地時,臉上才逐漸出現笑容。
兩年多的奮鬥,總歸是有效果的。
京城去年冬天幾乎沒下雪,北方的土地仍舊乾旱,但那些百姓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
或許在他們眼裡,乾旱,隻是暫時的,而田地,卻是永遠的,有了田地,就有了一切。
兩天之後,張世康看到了更多的百姓,他們揮舞著鐵鎬在奮力的挖掘著,那是工部征召的民壯。
張世康行軍也有點疲累,便命令部下暫時休整,而他則帶著一隊親衛,趕往了施工現場。
當他來到施工現場時,那群民壯已經開始歇息,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漢擔著飯食趕過來,一群人高興的去領飯菜。
張世康走過去時,那群民壯多少都有些畏懼,還以為是誰犯了事要被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