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炮台嗎?”
張世康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奇怪的表情來。
他記得初中學習近代史時,就曾聽曆史老師講過大沽炮台的故事。
兩百年後大清將炮台修築在這裡,而如今墨武也建議在大沽修炮台,足見大沽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是的大帥,大沽口位於衛河南岸,乃是入京之咽喉,津門之屏障。
除了大沽口外,北塘也是十分有必要構築炮台的位置。
若有這兩個炮台群,可將咱們建造的軍港以及造船廠保護在內,使敵人不得輕易靠岸。”
墨武又道。
“兩地都要建造,此事便交給你了,先評估一下大致需要多少門炮、多少成本。
記住,要建就建最好的,但是銀子必須花在刀刃上,評估過後將方案和相應成本列為文簿,我來跟戶部商議。”
張世康想了想道。
該省省,該花花,國防乃是真正的後盾,即便到時候那戶部尚書海中期再鐵公雞,他也得把炮台錢拿出來。
聊完了目前工程進度和炮台的事後,兩人又閒聊幾句,墨武突然想起了件事,略微皺眉對張世康道:
“大帥,前幾日有幾個紅毛夷來到這裡,他們鬼鬼祟祟的,似乎有意想見您。
但屬下擔心他們是想圖謀不軌,便沒叨擾大帥。
如今大帥來到這裡,屬下認為還是應該告知您。”
鄭家與荷蘭人乃是死敵,墨武畢竟曾在鄭家當差,是以對荷蘭人並沒有什麼好感。
“荷蘭佬找我?嗯……因吹斯聽。”張世康聞言臉上露出古怪的笑意。
“他們似乎是從日本國過來的商人,隻是或許是擔心被鄭家的巡海船隻發現,到了哪兒都鬼鬼祟祟的。”墨武補充道。
“可以一見,你且去找找他們吧。”張世康隨口道。
荷蘭人找他,無外乎就是貿易,荷蘭馬車夫的稱號可不是白叫的,這群人為了做生意那是無所不用其極。
而不論是荷蘭人,還是葡萄牙人,誰看到大明這麼個廣袤的市場不眼紅呀?
打發墨武離開後,張世康繼續帶著朱慈烺兄妹倆在港口附近巡視,後來又去了造船廠。
墨武果然是個人才,即使是造船廠還正在建造,但是對於船匠的培養卻並未停下。
造船廠附近甚至搭了不少的窩棚,而那些窩棚的主人,相當一部分是從廣州造船廠帶過來的船匠學徒。
也有自本地征募過來的家庭貧困的半大孩子,墨武讓自己的幾個得力船匠負責教授造船知識。
條件雖然簡陋,但半大孩子們都學的認真,張世康慰問了他們,到了傍晚的時候,甚至跟那群學徒一塊吃飯。
吃的當然跟學徒們一樣,張世康不僅自己吃,還讓朱慈烺兄妹倆也吃,邊吃他還跟船匠以及船匠學徒說說笑笑。
晚上回住所的路上,張世康便意味深長的詢問朱慈烺道:
“小朱啊,今天下午有沒有悟到什麼?”
朱慈烺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道:
“那些學徒生活的很艱苦。”
“哦?為什麼這麼認為呢?”張世康又問道。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