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府,石砫縣。
正值中秋佳節,秦良玉少有的召集了秦家和馬家的後輩,在府宅內一同吃了一次團圓飯。
秦家和馬家的後輩男丁,也幾乎都在軍中任職,但與邊軍的世家化、軍閥化不同,這些後輩男丁並無世襲。
秦良玉這一天很是高興,甚至還在後輩敬酒的過程中喝了兩杯。
她當然有理由高興,再過幾日,朝廷的大軍就要抵達這裡了,大元帥的軍令早已下達,此番出征,意欲一舉蕩平流寇,使大明朝再不必受流寇之患。
秦良玉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很多年。
她在中秋節這一天召集家族後輩,自然也是趁著這個機會勉勵這些後輩,希望他們在這次大戰中,莫要辱沒了家族的榮譽。
天子待他們不薄,秦良玉至今還留著天子早些年寫給她的那四首詩。
當初朝廷窘迫,白杆兵也在曆次的征伐中消耗殆儘,直到後來那位大元帥送來白銀一百萬兩。
自那時起,錢糧不斷地運到石砫,才使得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不僅白杆兵又恢複到了巔峰時期的兩萬人,還擁有兩萬的常規軍。
這都是那位從未謀麵的大元帥的功勞。
秦良玉隻知道那位大元帥是當朝英國公家的三公子,很年輕,但至於是個什麼性子,卻隻能從往來的幾封信裡揣度。
不止是秦良玉好奇,馬祥麟和秦翼明也很好奇,今年剛滿十八歲的馬玲綺更好奇。
晚宴結束,一群後輩們各自回營,秦良玉拄著拐杖回到屋子,馬祥麟和秦翼明都知道定然還有事交代,也都跟了過去。
馬玲綺眼珠子轉了幾下,也狗狗祟祟的悄摸跟了過去。
她先是給祖母端茶水,而後又搬著個小凳子,蹲在秦良玉身前給祖母捶腿,以此換得聆聽軍機大事的權力。
當然,不論是秦良玉還是馬祥麟,壓根就把這丫頭當成了空氣。
“麟兒,劍南司、黔江、石門關等地都布置好了吧?”秦良玉開口道。
作為目前朝廷在川蜀境內的唯一屏障,如今控製在秦良玉手裡的,隻有三座小城和一道關隘。
從北往南依次是劍南司、石砫、黔江以及石門關,而石門關正是大元帥此番出征選擇的行軍路線。
石門關再往南酉陽宣撫司和保靖州宣慰司,這些土官都攝於張獻忠的威壓投降了所謂的大西偽政權。
大元帥入川,她作為四省總督,自然要為大元帥布置好一切,以防流寇可能的襲擊。
“母親,六千精兵早已布置妥當,周邊的幾個土官斷然不敢來犯,兒後天就打算親自前往布防。”馬祥麟道。
“翼明也跟著過去看看,六千還是太少了,再加派兩千人過去,記得夜間行軍,莫讓那張獻忠知曉了。”秦良玉琢磨了一會兒後又道。
整個防線這陣子一直都是外鬆內緊的狀態,一方麵朝廷大軍抵達之前,秦良玉不想過分刺激流寇,另一方麵她也不想讓張獻忠摸清大元帥的入川路線。
可是大元帥的安危她卻是不敢馬虎的,大元帥雖然還未抵達,但秦良玉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收到了好多人的書信了。
十四天前,陝西總督孫傳庭寫信來,提醒她一定要保護好大元帥的安全,大元帥在,大明的一切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