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望兄弟三人哪能不知道自己中了計,當即怒不可遏,隻能命令各自部眾再度追向那後撤的白杆兵。
而在此時,不放心的張獻忠命令部下將自己的直屬後備也派了出去。
除卻留下一萬人護衛他之外,參與戰鬥的流寇大軍總兵力再度達到了八萬。
先是被炮轟,後又被火槍四輪齊射,又被白杆兵的騷操作擺了一道,再度挨了炮。
原本士氣低落的流寇大軍,在得到他們陛下三萬直屬精銳的增援之後,士氣再度恢複了一些。
在廣闊的盆地平原上,八萬大軍再度向朝廷軍發起新一輪進攻,聲勢之浩大,完全不輸一個多時辰之前。
然而白杆兵撤退的速度非常之快,又有趁人不備的先機。
再快跑回己方射程之內時,馬祥麟和秦翼明如同商議好了一樣,立刻分作了左右兩支。
馬祥麟領一隊往己方的右邊跑,秦翼明則率領其餘的白杆兵往左邊跑。
正是乾燥炎熱的夏季,塵土飛揚之下,遮擋了後方流寇大軍的視線。
而當流寇大軍在張可望等三將軍的率領下,再度衝到前頭時,塵埃落定,數萬大軍警覺的發現,他們再度來到了朝廷火槍方陣的射程之內。
“嗚——”
砰砰砰——砰砰砰砰——
呼啦——
再度是重複的發射,重複的後退、裝填,重複的列陣。
一樣的操作,一樣的輪回。
張文秀和張能奇由於衝的太靠前,一個左臂中槍,一個右肩中槍,先後摔下戰馬。
但這次的戰爭太過重要,以至於兩人仍舊死戰不退。
“衝鋒!衝鋒!”
張可望也徹底瘋狂,如此眾多的兵力,三人都明白,一旦開始後撤的結果是什麼。
兩萬人想有序後撤,或許還容易一些,可當人數達到如今的規模,那就是件十分困難的事。
這不僅要求將領有著絕對的威望以及指揮能力,同時也要求士兵有著鐵的紀律。
兩者缺一不可。
否則一旦一個方向的友軍膽怯開始潰退,瞬間就會引起連鎖反應。
而一旦有序撤退被打亂,整個大軍的整體潰退就很難挽回了。
在曆史上諸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裡,擴大戰果,徹底取勝的關鍵,就是在這個時候。
張可望很明顯沒有那個把我。
所以他們隻能前進,不斷的衝鋒,直到擊敗了朝廷軍,除此之外彆無他法。
砰砰砰——砰砰砰砰——
火槍方陣仍舊在穩定的齊射中,又是三輪齊射之後,張可望三部才終於再度靠近朝廷軍。
而此時,早已完成換裝的一萬近衛軍刀手迎麵就衝流寇大軍衝了過去。
同時,在方陣的左右兩側,已經完成重新列陣的白杆兵也從兩側加入戰陣。
在整個戰場的最後方,孫大勝的騎兵護持著左右兩翼,以及最寶貝的炮兵。
四十門火炮也不曾停歇,每隔三分鐘上下,便會對這流寇大軍來上一輪齊射。
張獻忠不是沒想過以騎兵偷襲朝廷炮兵,但都被孫大勝攔下並擊退。
而在一萬近衛軍刀手和兩萬白杆兵加入戰陣之後,戰場再度陷入近戰的混亂。
同時,剩餘的一萬近衛軍火槍兵再度開始後撤。
炮手在完成第八輪齊射之後,也緊鑼密鼓的開始隨著往後撤。
張世康給一門炮足足配備了二十個炮手,這其中的四人負責清理炮膛、裝填彈藥,剩下的十六人,皆是負責火炮的轉移和防衛工作。
已經完成一次戰略轉進之後,熟稔的炮手們竟然一邊移動火炮,一邊清理炮膛,兩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