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步軍又豈是騎兵的對手。
艾能奇雖然有一萬部眾,但這些人先是經曆江津之敗,又是永川之敗,昨日又敗,一係列的敗績,使得士兵對官軍畏之如虎。
沒過多久,東方就露出了魚肚白。
而這時近衛軍、白杆兵全軍將艾能奇包圍,半個多時辰後,艾能奇身中三刀十八箭,殞命當場。
剩餘的流寇四千餘人皆投降,秦良玉立即下令追擊孫可望部。
有太多的哨騎往返打探消息,以步軍為主力的孫可望部,短時間內就根本無法擺脫追擊。
以至於接下來三天的時間,孫可望部與朝廷軍永遠都差了半天路,官軍的騎兵還偶爾對他發起突襲,兵馬一時在遭受損失。
情急之下,孫可望在抵達雅州時,竟不顧李定國和劉文秀的反對,從雅州擄掠來了一萬多百姓。
當孫大勝再度帶著數千騎兵襲擾時,孫可望命令手下士兵驅趕平民,來將朝廷的馬軍困住。
孫大勝投鼠忌器,這次的突襲並未獲取到什麼戰果。
但也因此,至少有兩千多平民死於這次衝突。
孫可望立即將此計當作擺脫官軍追擊的戰術,過雅州到黎州,再次驅趕平民參戰。
隨後的數天天,孫可望到了哪裡,便驅趕哪裡的平民阻敵,八九天的時間裡,至少有上萬的平民死於曆次的衝突。
到了十月二十二這天,孫可望率軍抵達了建昌,要再度驅趕平民參戰時,三人終於爆發了矛盾。
雖然孫可望仍舊以生存為由,試圖說服劉文秀和李定國,但劉文秀和李定國已經不能忍受。
最終三人分道揚鑣,李定國從孫可望手裡獲取到十天的糧草,承諾為孫可望爭取三天的時間。
而劉文秀竟然提出了令孫可望更加驚訝的決定,他向孫可望要了一筆錢財,帶著十幾個手下退出了軍隊。
據說是這些年,他早已跑累了,是要跟幾個手下一起尋個地方歸隱。
孫可望當然很樂意的答應了,畢竟若不能逃走,帶再多的金銀珠寶也是無用。
他給了劉文秀幾人三十萬兩的銀票,以及價值幾萬兩的金銀細軟,便將劉文秀手下的一萬多部下收入囊中。
而李定國則帶著自己的一萬六千餘部下,留下來負責抵擋身後的追兵。
建昌這個地方,處於四川、雲南與烏斯藏的交界,這裡多山林而少平原。
李定國趁著還有半天的時間,將自己的陣地選在了一處高低不平的山坡側後方。
他料定官軍肯定無法將火炮拉到這裡,而火槍手在山林間也很難發揮集群效應。
雖說兵力差距不小,但隻要小心應對,阻攔官軍三天時間,還是有些把握的,大不了就邊打邊退,也比看著孫可望屠殺平民的好。
而在幾十裡之外,通過哨騎,張世康也不間斷的獲取到張獻忠殘部的消息。
他對孫可望驅趕平民的事情十分生氣,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這群該死的流寇消滅掉。
一個時辰之後,哨騎再度傳來消息,張獻忠殘部分作了兩股,一股似乎朝著雲南的姚安府進發。
而另一部則在建昌的山林裡設防,負責防守的將領名叫李定國。
張世康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皺了皺眉頭。
他一早就知道這個人的名字,李定國的名號幾乎出現在每一本他讀過的明末穿越文中。
李定國,陝西榆林人,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這是當初張世康查閱某科時獲取到的消息,按照正常的曆史線,崇禎老哥自掛東南枝之後,大清入關。
而後南明小朝廷建立,此時張獻忠已死,李定國便率領自己的部下歸順南明政權,開啟了自己的反清劇本。
永曆六年,出兵八萬攻湖南,奪回湖南一半的領土,而後又攻打廣西,大敗清軍,逼的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而後李定國勢如破竹,為南明拿下廣西大部領土,兵鋒直指長沙。
多爾袞大驚失色,加派十萬大軍增援,由親王尼堪率軍,但李定國略施計策,將尼堪的十萬大軍圍困,四麵出擊,打得尼堪大敗。
最終大清國親王尼堪被李定國斬殺,他的十萬大軍也被李定國打的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