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後張世康便道:
“老先生不必謙虛,這鼠疫也好,其他瘟疫也罷,諸如外傷生瘡、化膿。
其實無外乎一個詞,細菌感染。”
說到關於病症的事,吳又可立即就專注起來,但聽聞這個詞吳又可卻又皺起了眉頭。
他馬上六十歲了,關於醫術的著述隻要能搜尋到的,他也都細細品讀過,但卻從未聽說過細菌的說法。
“敢問大帥,何為細菌?”
有鑒於張世康發明的冠軍濟生湯,以及對於鼠疫控製列出的一係列注意事項,在吳又可的眼中,儼然已經將張世康當作一個醫術高人。
“細菌嘛,是一種極小的微生物,用肉眼幾乎很難直接看到。”張世康想了想,繼續道:
“我舉個栗子吧,想來老先生也看到過,當外頭陽光普照時,推開窗戶,陽光映入入房屋內,若仔細觀察此時的光線,當能看到光線裡無數細小的雜質。
那雜質裡,大多為塵埃,但同時也有細菌。
咱們常說,病從口入,但其實很多時候,鼻子也是病菌的入口。
我們呼吸之間,便有無數看不見的細菌進入身體,這些細菌進入身體後,便會激活身體的防禦機製。
當人身體年輕健康,這種防禦機製就很強,細菌很快便會被殺死。
但倘若吸入病菌的身體老邁孱弱,便會被病菌感染,若不能對症施治,便會愈發嚴重直至死亡。
大部分的瘟疫,皆是通過呼吸傳播,也有少部分的瘟疫,乃是通過體液傳播,比如唾液、血液等等。
而口罩的作用,便是通過多層細密的布帛來隔絕那些細菌。
之所以從疫區出來後,口罩以及身上的衣物都要用沸水燙煮,是因為大部分細菌並不能存活於沸水中。
不知我這麼說,老先生可否理解?”張世康一口氣將自己的觀點說給吳又可聽。
即使他並非科班出身,但一些後世的常識,對於此時的人來說,也是莫大的幫助。
更彆提張世康還曾親曆過兩次大規模的傳染病。
吳又可一開始還在認真聽,到得後來,竟拿出筆墨飛也似的將張世康的話記錄了起來。
他越聽越興奮,實際上張世康的說法,正是他這兩年一直百思不得騎姐的事情。
而張世康的一番講解,無疑是解開了他很多的疑問。
他畢竟醫術精湛,見過太多的病症,很容易就理解了那些話,並覺得非常有道理和值得研究。
見吳又可如此認真,於是張世康又一股腦的將自己所知道的,各種關於醫學方麵的知識,全都講給了吳又可聽。
比如感冒,也就有風寒的病狀,以及後世的一些常識性、可以緩解此病的方法。
再比如發燒是因為身體在殺滅病菌,打噴嚏是將身體的病菌排出體外,一個噴嚏能把病菌噴出一丈遠……
當然還有青黴素這種東西,在張世康的描述中,青黴素是一種可以殺滅大部分細菌的神藥。
張世康並不知道這玩意兒怎麼製取,但卻提供了大致的思路,以及青黴素的樣子。
這主要是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時,曆史書中曾提過青黴素的劃時代意義。
張世康說,吳又可就記錄,兩人叨逼叨說了將近一個時辰。
孫傳庭傻眼了。
孫維藩也傻眼了。
未來老丈人馬祥麟也傻眼了。
未來老婆馬玲綺兩隻眼睛布靈布靈,覺得自己的男人實在是泰褲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