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鎮子說大不大,隻有三四百戶人家。
已值臘月,北方已經休耕,又值年關,不少百姓都在家中,張世康隨意的進了一處農家院。
這農家院的院牆乃是用土坯壘成,院牆隻有一米半左右,張世康在院子外便看到一個大嬸兒在喂雞。
“大嬸兒,喂雞呢?”張世康進了院子後,沒話找話道。
那大嬸兒見到來了個衣著光鮮的年輕人,又看到年輕人身後烏泱泱一大堆家丁,嚇了一跳,一句話不說,便快速回了屋子。
不多時一個老漢拎著根扁擔出來,身後還跟著個與張世康年齡相仿的大小夥子。
隻是這大小夥子大抵上有些羸弱,竟讓老爹護著自個兒。
親為統領洪秀成見那老漢如此無禮,正要出言訓斥,卻被張世康攔住。
“大叔,我是路過的行商,可不是壞人,落腳此處隨意走走,沒彆的意思。”
張世康耐心解釋了一番,那老漢這才放下戒備,他將扁擔倚在門框上,指了指院子內的木椅子讓張世康坐下。
剛才那被嚇到的大嬸兒不多時端著兩碗熱水出來,放到院子內的石頭桌子上後,很快就閃進了屋子。
“不知貴客前來所為何事?”那老漢開口詢問,仍舊帶著一絲戒備。
前幾年流寇時常來河南鬨騰,每年都會因此死不少人。
一部分死在流寇手裡,更多的人死在官兵手裡。
張世康雖然說自己是行商,但老漢畢竟到了年紀,卻不大相信,畢竟行商沒有貨物,隻跟著一大堆家丁,總有些奇怪。
“我路過此地時,見一些耕地裡似乎種了紅薯,不知你可知道此事?”
今年五六月份時,宋應星的五千畝試驗田裡,紅薯和土豆收獲後,便立即開始了在山陝、河南、以及順天府境內推廣。
是以一路上張世康都在觀察,但由於畢竟趕著回家過年,張世康也沒太多時間親自去下鄉查訪。
如今到了鄭州,才算是擠出半天時間來。
倒不是他相信宋應星的能力,而是不調查沒有發言權,親自下鄉實地考察,才能真正了解百姓對於新作物的看法。
沒想到那老漢一聽到紅薯這個詞,顯得更加戒備了。
“你是不是惦記俺家的紅薯?沒有!
給多少錢都不賣!”
他將張世康當作了來鄉下收新作物的商賈,商賈畢竟是下九流,因此和老漢說話很是不客氣。
這讓張世康也皺了皺眉頭,不知道這大叔為何如此戒備。
可馬玲綺卻受不了張世康被這醃臢老漢一再刁難,當即就對那老漢道:
“你知不知道你麵前的是誰?
你們分到的田地,可都是無忌哥哥給你們爭取的!”
張世康無奈的瞪了一眼馬玲綺,馬玲綺立刻就溫柔的吐了吐舌頭,她就是不想張世康受委屈。
誰知那老漢一聽這話,當即瞪大了眼睛,他猛的站起身來,跑回到自己的破屋子裡,拿出一張畫像來。
當著張世康的麵,先是看看那畫像,又看看張世康,就這麼來回比對了一會兒,老漢喃喃道:
“是了是了,應當不會錯,這眼神、這鼻子……”
而後老漢將那張宣紙小心的放在石桌上,嘗試著問道:
“您可是當今鎮國公、兵馬大元帥張世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