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稱作“早朝”可對於絕大多數的朝官來說,每天天不亮就要抹黑出門才是日常。
即便不是朝官,在各省各部的官署也建在皇城,換句話說,即便是那些不用上朝麵聖的官吏,每天也是要早早地起身出門。
況且,在大梁,官員每日的點卯是在五更。
古人計夜之時將夜間分為五個階段分彆稱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從甲夜開始,一次用鼓打更報時。
而這五更值得便是戊夜,這是夜的最後一個階段(03:00-05:00)。換句話說,等到點卯結束後,這天也就差不多該亮了。
其實想一想,這樣也挺正常的,畢竟這梁安初建之時就有一百單八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坊曲也在不斷地擴建,如今的梁安城已經不止一百零八個坊了。
若是在北城的各坊安家還好,畢竟離皇宮較近,可那些個住在南城各坊的官員可就難了。
因此,朝中規定五更點卯,那官員們就要更早地起身梳洗更衣了。
雖然正如楊宇與天子、皮丁士爭論的那樣,雖然大梁以科舉取士,然而此製哪怕從前梁算起也還不滿百年。
再加上讀書所需要的巨大成本,才因開科舉而有了盼頭的寒門黎庶在與自從漢末以來形成的世家門閥相爭的時候並不占優勢。
即便是在這之年年的大梁官署裡,有品級的官職也泰半是由世家子弟擔任。
而這些人手底下的那些個負責抄抄寫寫等瑣碎事情的小吏,才是絕大多數寒門消磨光陰的身份。
不過再怎麼說,今上惜才愛才,隻要是真正有才學的人士,不論出身如何,總能得到聖上的賞識。
當然了,就目前而言,還是世家子弟多些。比如眼下,雖然都是要去點卯,可那些個世家子弟不但騎馬前行,身旁更是跟了小廝在牽馬持燈。
而那些個出身寒微的,不但要步行,甚至連個燈籠都買不起。為了不摸黑趕路。
這些個寒門子弟要麼是一起出錢買燈籠,要麼就是去蹭彆人家的燈籠,總之不論是哪一種,都被人稱為“借光”。
而在那些個勳貴老臣裡頭,有些眼光毒辣的已經暗自囑咐自家小輩在看到有哪些寒門子弟抹黑前行的時候,不要吝嗇,更不要驕橫,一定要將自家的燈光與之分享。
如此一來二去之間,寒門弟子自以為攀上了高枝,而世家大族也好在這些個苦出身裡頭甄選些懂得“報恩”的。
就在這小小的燈光之下,無數張複雜又誇張的網就這麼形成了。
而細究起來,其實那些個需要借光趕路的人裡頭,也不隻有寒門。
林度看著身邊經過的一批又一批高頭大馬已經領在每一匹馬前頭的燈籠,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這位無數世家女眼裡的玉九郎,終究不是玉刻出來的,更不會發光。
雖然林氏乃是大族,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從在先帝朝得罪了還是秦王的今上之後,如今的林家已經低調來的許多。
儘管林氏底蘊雄厚,眼下雖然不如之前風光,但也不至於淪落到“淒慘”的地步,但這一切都是林家的,與林度無關。
——內容來自【咪咕閱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