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鑼鼓巷95號院(1 / 2)

他馮辰在95號院裡,可以隨意揍人。

但是決不允許外人欺負,自已院裡的人。

乃至整個南鑼鼓巷的孩子,也都一樣。

直到一次帶著南鑼鼓巷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打架。

馮辰不小心打傷了,一個高乾子弟。

家人托關係將他送到了,部隊避風頭。

因為他小時候,在什刹海練過幾下身手不錯。

結果在部隊裡這一乾,就是好幾年。

剛提乾又趕上了戰爭,如今他因傷這身軍裝也穿不下去了。

隻能申請轉業回地方原籍,當馮辰摘下軍銜,踏上歸鄉的火車。

當火車一路向北行駛,車窗外的風景都在倒退。

此刻馮辰的心裡,一時也是五味雜陳。

自已好歹穿越過來,在部隊裡也待了快一年了,還真有點不舍得。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馮辰終於在京城正陽門東車站下車。

出了火車站,馮辰對京城還是很陌生。

隻得按照原身馮辰的記憶,上了此時的

"大氣包

"公交車。

坐在上麵的馮辰,心裡還有點害怕。

這“大氣包”公交車,跟一個炸彈也沒啥分彆。

在這個時期的我國資源匱乏,尤其是石油和柴油等燃料,更是少之又少。

根本無法解決日常所需,於是研究人員,開始潛心研究以煤炭代替石油的技術。

50年代的科研人員,成功地研製出了煤氣發生爐,並開始將其應用於公共交通上。

在當這個時期很多公交車,都被迫裝上火爐,用來燃燒木炭或者木材。

並將燃燒所產生的煤氣來代替燃油,為公交車正常行駛提供動力。

所以這個時期的公交車,車頂往往會放有一個巨大的煤氣儲存包,被調侃為

"大氣包

"。

但是這樣的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弊端。

因為技術水平達不到,無法壓縮氣體,常常用掉一部分後就開始乾癟,搖搖欲墜。

煤氣不足時汽車又會發生故障,而且也比較危險。

馮辰心驚膽戰的,坐在‘大氣包’公交車上,正想著要是現在有手機就好了。

自已可以將這個公交車拍下來,這個‘大氣包’公交車也運行不了幾年了。

到了60年代中後期,D慶油田的投入生產。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燃油短缺的問題。

羊城、京城和申城開始出現了,真正的柴油發動機結構的客車。

還有馬上出現的無軌電車,和正常的燃油汽車就要上線了。

到時候這些公交車,都會退出曆史舞台。

自已要是能拍下來,說不定將來這照片都值不少錢呢!

說到掙錢,此時在公交車上坐著的馮辰。

腦子裡也正在考慮著,趁著大風天來臨之前。

自已可以多弄點,這時代的稀罕物件。

比如茅台、安宮牛黃丸、還有郵票。

這個時期還能找到,此時已經停止發行的三軍郵票。

這套軍郵共三枚,麵值均為800元(舊幣)。

圖案均以“八一”軍徽為主圖,下方印有“軍人貼用”字樣。

底紋刷色分彆為橙色、藍色、紫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