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出任務搞機械(1 / 2)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槍榴彈再次進入軍隊視線。

60年代,我軍曾試圖裝備67式反坦克槍榴彈,但是因為各種理由最終廢棄。

一直到了79年,南疆戰爭爆發!

在戰爭之中,我軍卻吃了槍榴彈的大虧。

南猴子軍大量使用,繳獲M軍的M79型單兵榴彈發射器。

這種結構簡單的小玩意,可以在40米到400米內進行麵殺傷。

大量殺傷士兵,摧毀簡易工事,甚至擊毀裝甲車。

而我軍沒有類似的武器,手榴彈戰鬥中投擲距離50米。

而60毫米迫擊炮,最小射程200米。

在50米到200米內,我軍被南猴子軍榴彈發射器單方麵吊打。

後來一線官兵反映強烈,希望儘快製造同樣的榴彈發射器。

但是我們拿到M79型實物後,在80年就完成了發射器的仿造,畢竟結構非常簡單。

但是40毫米榴彈,卻根本製造不出來。

當年口徑高達70毫米的67式槍榴彈,尚且存在引信不可靠的問題,更彆說現在的40毫米口徑。

40毫米榴彈的彈頭,大小同乒乓球差不多。

在這麼小的彈頭裡安裝引信,幾乎等於加工鐘表零件。

況且我國稍後把榴彈口徑定為35毫米,比美製40毫米還要小不少。

直到91年生產的91B型榴彈,竟然無法軍用,因為根本就沒有殺傷榴彈。

整個90年代,我軍一直都沒有,可以使用的單兵槍掛榴彈。

現在都已經是72年了,到79年也就7年時間。

從部隊裝備角度上算,時間並不算充足。

以南部邊境的地形為例,像老山、法卡山等地形。

火箭筒這樣的直瞄火力,並不能完全發揮它的威力。

小型曲射火力裝備,就變得尤為重要!

本來還有一個‘溫壓彈’可以選擇,但是要是想在軋鋼廠獨立車間弄。

那就有點‘扯淡’了...

所以當馮辰提醒劉文,這款武器的時候。

劉文弄了資料直接上交了,溫壓彈太過複雜。

這不是他們倆能搞定的,強行利用係統弄出來,也不太好解釋。

但是現在馮辰和劉文,在槍榴彈的初步研發方向上,有了一些分歧。

兩個人在選擇,獨立式榴彈發射器。

還是槍支下掛式,榴彈發射器的選擇上爭論起來。

馮辰選擇獨立式榴彈發射器,因為有M軍的M79可以當原型。

劉文則認為獨立榴彈發射器,會讓士兵的負重增加,不利於戰場運動。

兩人一直爭執不下,最後坐在一起。

開始相互挑各自,選擇方向的弊端。

馮辰先開口說道:“雖然你的槍掛式榴彈發射器,看似方便快捷。”

“但是在行軍中還是得分解攜帶,不然遭遇突發情況影響射擊精度。”

劉文也開口回道:“但是你選擇獨立榴彈發射器,士兵的負重你考慮過嗎?”

“八一杠一式步槍,槍重7斤半,再加上四個滿載彈匣,還有手榴彈、水壺啥的,這負重太過了。”

劉文的話說完,馮辰坐那考慮了半天!

最後試探著說道:“那就讓一名戰士,以榴彈發射器當主武器,副武器配備一把五四式當自衛武器。”

劉文聽了之後,也坐那開始盤算起來。

過了一會後說道:“這個辦法或許可行,後世部隊裡也是專人裝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