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工作足足進行了兩天,才將這五六十平方的藏室清空。
至於那些精美的壁畫,隻能暫時將這裡封存,等到將來再說吧...
隨後的幾天裡,發掘工作繼續進行著。
馮辰這段時間跟著秦教授他們,學了不少考古知識,都已經能分辨不同朝代的建築風格了。
在阿爾寨石窟在山體周圍的石窟間,發現的那二十二座浮雕石塔裡。
馮辰已經成功認出來除一座為密簷式塔外,其餘均為覆缽式塔。
多數石塔在岩壁上直接浮雕而成,少數石塔雕鑿在長方形或長橢圓形佛念內。
而且還發現個彆塔腹的念內,還存放有骨灰和絹紙殘片。
還有塔腹鑿刻密宗早期,派彆黑教的驅魔標誌。
另外,在山頂發現六座建築基址,平麵多呈方形和長方形,少數為圓形。
牆體用長方形條石壘成,應為廟宇建築遺址。
在阿爾寨石窟周圍,還發現有不少塔基遺跡。
就當阿爾寨石窟科考工作,已經進行的差不多的時候。
出土了元代銅燈、銅碗、金剛陶範等文物...
伊克昭盟和上級相關部門,也派人趕到了現場。
開始協助秦教授他們進行文物信息采集、壁畫修複以及窟門更換、地麵硬化等工作。
隨著此地人數增多,馮辰的幾人的壓力也小了很多。
外圍的警衛工作,已經移交給地方執法部門。
馮辰也和地方的執法部門,談了一下盜墓賊的問題。
並將地上的痕跡,和一些發現都告知了他們。
阿爾寨石窟的科考工作移交地方後,秦教授和科考隊員又待了一天,就準備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全部收拾妥當後,馮辰他們的車領頭帶著科考隊一路南下。
車隊又跑了不到二百公裡,終於到達附近最大的城市~‘興慶府’。
這裡古稱“興慶府”,彆稱“鳳凰城”,是N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
地處我國西北地區、N夏平原中部,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
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氣候乾燥,蒸發強烈。
雖然‘興慶府’的氣候乾燥,但這裡並不缺水。
這裡的水係主要由黃河乾流、東西橫向的山洪溝、引黃灌溉渠道及排水溝、平原的湖泊濕地等組成。
這地方的降雨量偏少,絕大多數地表水來源屬黃河過境水。
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黃河水灌溉滲入和山前側向入滲。
曆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濕地眾多。
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今有“塞上湖城”之美稱。
全市有自然湖泊近200處,麵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
進入‘興慶府’整個車隊,依舊是去了駐軍那裡休整。
這個是出發前馮辰和秦教授、馬教授一起商議決定的。
因為地方情況不同,馮辰不敢保證此時沿途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