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繼續前進~‘樓蘭古城’(1 / 2)

其實馮辰說的這個辦法,也正是前世在羅北凹地。

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硫酸鉀生產基地後。

羅北基地的工作人員們,為了抵抗風沙建造的地窨子。

而且難以想象的是,這些地窨子一直到了21世紀新紀元的開始,也一直在繼續使用。

馮辰可以料想到這些即將留在這裡,建造單體硫酸鉀生產基地的同誌,未來將要麵臨多大的困難。

能夠支撐基地補給最近的大型城市,隻有北邊的哈密市了。

但兩地的距離依舊非常遙遠,足足有三百五十多公裡。

前世馮辰在網絡上,也看過關於這裡的相關報道。

從哈密過來的供給車輛,常常走一天都到不了羅北基地。

蔬菜和肉類在路上變質是常事,就連長期儲存的淡水也會變味變色。

而運送設備、食品、蔬菜和飲用水的車隊,從三百多公裡外的哈密出發前往羅北基地。

路上還經常會遇到沙塵暴...

在‘死亡之海’裡行駛,時間是凝固的、方向是迷茫的。

沒有向導、沒有路標,在沙漠中隨時都會迷路,甚至失去生命。

大功率對講機和電台,就是他們與外界聯係的唯一生命線。

馮辰對這些即將留下,建設單體硫酸鉀生產基地的人,也心存敬佩默默祝願他們都能平平安安!

在羅北凹地又待了一天之後,馮辰和秦教授他們也即將再次踏上行程。

繼續向最後的目的地~‘樓蘭古城’前進!

樓蘭古城位於今天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裡處。

整個遺址散布在LBP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

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

20世紀初,約翰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

直至前世20世紀50年代後,我國學者才對樓蘭古城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在這個藍星華國位麵,秦教授恰好也在十多年前,參加過對樓蘭古城的考察。

如今十多年已經過去,當年的壯小夥也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者。

車隊離開羅北凹地後,一路向西行駛。

剩下的路程幾乎是穿越了,整個‘死亡之海’。

當馮辰等人初臨此地,樓蘭古城的全貌便展現在眾人眼前。

望著那荒涼至極的樓蘭古城,眾人皆默然佇立,半晌無言。

沉浸於眼前樓蘭古城,所蘊含的曆史底蘊之中。

稍後以前來過的秦教授,就開始給其他科考隊員們,介紹起樓蘭古城。

他的學生、隊員們,都紛紛拿出一個筆記本,認真聆聽他的教導敘述。

“大家好好看看這就是樓蘭古城的全貌。古城占地約10.82萬平方米,古城呈不規則方形。”

“東城牆長約333米、南城牆為329米、西麵和北麵均為327米。”

“城牆為夯築,在南北城牆的中段各有一個缺口,可能是城門。”

“城內最高的建築物,是位於城東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塔身用土坯加木料壘砌而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