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悄然的變革(1 / 2)

眾人聽聞陸源的這一係列安排,心思瞬間都活絡了起來。

每個人的眼神中都閃爍著不同的光芒,有的充滿了期待,有的則在暗自盤算著自己的機會。

即便他們之中很多人清楚自己沒資格當選定都那至關重要的七人,但三十六行省第一批官員就要一千人,這可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

而且,陸源明確表示第二批人數不少於三千人,這意味著將會有大量的職位空缺亟待填補。

這一千人,主要針對的是九品到五品官員,對於那些在官場中努力攀爬、渴望晉升的中下層官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陸源心裡明白,目前大秦麵臨著一個實際的困境,那就是手上可用的人太少了。

整個中土的官吏數量,算上兵將,也不過一百五十萬左右。

從人口供養比例來看,大概是一百比一的比例。

這個比例在當前情況下,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

民眾的負擔不至於過重,國家也能夠維持較為穩定的運轉。

然而,如果把西夷的人口全都算進去,情況就變得複雜起來。

由於西夷地區剛剛納入統治範圍,管理體係尚未完善,能夠直接任用的當地官員極少,大部分還需要從中土派遣。

如此一來,這個比例大概還要更低一些,這就凸顯出了人才的匱乏。

所以,未來必然會陸陸續續地增加更多的官吏。

陸源理想中的狀態是達到五十比一,乃至三十比一。

但這並非他想要無端地增加比例,實在是形勢所迫。

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各個地區都需要足夠數量的官吏來維持秩序、推動發展、落實政策。

從一個小小的村落,到繁華的城鎮,再到廣袤的行省,每一個層級都離不開官吏的管理和服務。

當然了,陸源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這些人前往定都任職,大概率會在那邊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他們會與當地百姓交流融合,不僅在工作上發揮作用,還會在文化傳播、民族融合等方麵產生積極影響。

他們的家庭會在當地繁衍,後代會逐漸融入當地社會,成為連接中土與西夷的橋梁和紐帶。

這也是陸源推動官員前往定都任職的初衷之一,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實現對天佛地區的深度同化和有效治理,促進整個大秦的繁榮穩定和民族融合。

當然了,在官員選派的過程中,還是要啟用一部分當地的官員。

陸源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這個比例設定為大概三比一。

他深知,天佛地區剛剛納入大秦統治,如果完全將當地官員排除在外,不給他們任何機會,那必然會引起當地勢力的強烈不滿,壓製得太狠隻會適得其反。

唯有給予天佛地區的人一些出頭的機會,讓他們看到在大秦統治下,自己也能夠憑借才能獲得晉升,參與到地方治理中來,才能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大秦的統治,徹底歸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