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妃暄閉上眼睛,滿臉享受。
砍掉侯希白腦袋的那一刻,一股精純無比的精神能量,被她掠奪。那包含了純粹愛意的精神能量,讓師妃暄渾身一個激靈,整個人都像是吃了大補之物。
精神之海內,魔念貪婪,想要吞噬這一股能量。
但是,這一股能量太純粹了,掠過了魔念,來到了師妃暄的劍心。這精純、充滿了愛意的精神能量,宛若一層防護罩,包裹住了師妃暄的劍心,為她遮風擋雨。
“原來如此。”師妃暄麵色冷峻,睜開雙眼:“好一個慈航劍典,怪不得此功法,脫胎於道心種魔。”
“道心種魔,隻是禍害一人。”
“而此功,卻以眾生為資糧,損不足而補有餘。”
麵前,那群江湖少俠目瞪口呆的看著師妃暄,完全不知所措。
其中一人看了看掉了腦袋,脖頸還在噴血的侯希白,結結巴巴的說道:“師仙子,你怎麼殺了侯希白?他是奸細嗎?”
師妃暄提著劍往前走,歪著頭聲音嬌滴滴:“你們不想幫助我嗎?”
少俠嚇得哆嗦:“願……願意啊,我願意幫助仙子,可是……”
他帶著哭腔,想要回頭。
師妃暄一劍刺出:“既然都想幫我,那就助我變得更強。”
一顆腦袋飛起。
鮮血沐浴,浴火重生。
師妃暄速度飛快,懶得浪費時間:“你們放心,等我回到夫君身邊,你們都是有功勞的。”
“我伺候夫君的時候,也會感激你們。”
“奉獻你們的精神吧,助我度過死關,魔種結仙胎。”
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啊你。
你殺了我們,竟然還想去伺候彆的男人?
一群少俠心中悲憤,可哪裡是師妃暄的對手?師妃暄隻感覺,每殺一人,自己的劍心就強橫一份。
漸漸地,她隻是心中一動,四周的風吹草動都倒影在心頭。這美妙的感覺,強大感覺,讓師妃暄沉迷不已。
殺掉這些愛慕自己的人,師妃暄獲得了巨大的能量。
每殺一人,她心中的負麵情緒就少一分。
劍心在壯大,魔念在消散。她不是在殺人,她是在救贖。入魔的師妃暄要屠戮眾生,排除了魔念的師妃暄會重新成為仙子,此消彼長,等於她殺百人,而救蒼生。
師妃暄心有所悟:越慈悲者,越是冷漠無情。
天下眾生為棋子,拋棄哪些,拯救哪些,是佛是魔,唯獨一心也。
道心種魔大法修煉到最高,成就魔仙之道。魔就是魔,仙就是仙,為什麼叫做魔仙?
所以這世界哪有什麼對錯,哪有什麼正邪。隻是大多數約定俗成的,變成了對,變成了正。可對於身份地位眼界超脫了普通的人來說,就沒有了對錯,沒有了正邪,有的隻是對秩序的守護,對自身的理想和意誌的堅持罷了。
所以,有人不滿意,有人很滿意。
師妃暄劍下的人,自然是不滿意的。
師妃暄發現,自己的劍心變得更加純粹,或許是一心想要回到江河身邊,劍心傳遞的感情,竟然全是對江河的思念。
漸漸地,劍心外麵籠罩了一層朦朧的乳白色聖潔光芒,像是一個繭,包裹住了劍心。
“魔種結仙胎,原來如此。”
師妃暄喃喃自語,慈航劍典的秘密被她領悟,對於未來的道路,她已經了然於胸。等回到江河身邊,就是自己破繭成蝶的時刻。
她提劍劈砍,天地間猛然籠罩一股濃濃的純粹的愛意,這是師妃暄剛領悟的劍意,已經脫離了慈航劍典。
按照慈航劍典的修行法門,她本應帶著慈悲之心,以解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即使所殺之人,在劍意籠罩之下,那人也會心生感慨,對她敬佩不已。
但是此刻,她心中想的全是江河,因此,這劍意就帶著濃濃的愛戀。
劍意籠罩之下,一群青年少俠頓時目光癡迷,也不知躲避,呆呆的愛戀的看著師妃暄。
他們隻感覺為師妃暄去死也是理所應當,既然愛了,那就奉獻所有。
噗嗤。
劍落人亡,鮮血流淌。
師妃暄怔怔出神,她片刻殺了幾百人,而且這幾百人的心神被她劍意籠罩,心神被攝取,根本不知反抗躲避。
師妃暄忽然醒悟:“我已經超越了大宗師。”
“大宗師,心境圓滿。”
“而如今,我結成了仙胎,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仙胎會真正成型,破繭成蝶而出,或許等我回到夫君身邊,就是我成功的時候。”
內視精神之海,師妃暄看著消散一空的負麵情緒,心神恢複了清明。而劍心卻被光繭包裹,正在進行蛻變。
師妃暄看著四周橫七豎八的數百屍體,她麵無表情,心中毫無惋惜。
仔細回望過去,自己的所作所為,打著拯救天下蒼生的名義,行走四方,代天選帝。
師妃暄隻感覺可笑無比,卻又覺得理所應當。
因為當時的她很純粹,真的覺得那樣做是對的。
可如今的師妃暄,眼界實力已經不一樣,同樣不覺得自己當初做錯了,即使代天選帝會讓天下更動蕩,廝殺更慘烈,死去更多人。可能早點結束戰亂,無疑也拯救了更多的人。
對與錯,死去的人會謾罵,活著的人會讚揚,對與錯,並不是很重要。
如今,師妃暄實力提升,眼界更高,不覺得過去的自己錯了,隻是太過麻煩罷了。
若是如今的她,一人一劍,就可以解決天下爭端。
可是何必呢?
楊廣哪怕依舊做昏君,被楊廣害死的人,難道比戰亂還多嗎?
若是不推翻楊廣,或許那些被楊廣征召而死的人,會心懷怨憤。而那些活下來的人,或許依舊默默生存。
若是推翻楊廣,或許那些本應該活著的人,會死在戰場之上。
師妃暄很清楚,這世界本沒有對錯,有的隻是大人物的選擇罷了。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哪怕她師妃暄代天選帝,推翻楊廣,造就了一代明君強國,可普通百姓不還是依舊默默活著?
什麼叫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為什麼窮兵黷武不可取?
為什麼文景之治後,就大開征戰之門。
師妃暄有了新的感悟,戰爭不能過度,卻也不能停。因為唯有不斷的戰爭,才能控製人口發展。一旦過度,卻又會戰爭擴大,天下混亂。
承平已久,人口增加,怎麼養活?
唯有戰爭消耗,或許也帶著統治者的野心,想要名垂青史的渴望。
曆朝曆代,盛世之後就大戰,未必沒有道理,或許隻是必然的結果。
師妃暄以如今的眼界去看天下,她又有了新的感悟:“聖人不仁,以天下萬物為芻狗。或許並非聖人不仁,隻是聖人看的更透徹,救了一部分,就會害了更多的人。”
“如此看來,疲民之策,很有道理。”
“可民又說,為什麼偏偏欺的是我們?”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