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得空間站保持長久的運轉,它必須要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因此,裝備特殊的防護層外,還需要能夠主動避讓太空碎片和微流星體的撞擊。
這就需要空間站擁有全方位的移動能力或者主動防護能力。
對於現在空間站來說,使用電推的移動能力便已經足夠滿足使用,但是如果想要建成大型的空間站來說,可能主動防護能力更加重要一些。
配合上鴻鈞的激光武器,這方麵應該還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周然在紙上寫上防護二字。
而要想驅動武器或者其他什麼,就不得不提電力。
在常規情況下,空間站一般是使用太陽翼的太陽能來進行充電,足夠滿足小型空間站的使用。
但是對於大型空間站來說,想要完全靠太陽能發電,就需要製作極為龐大的太陽能板,使其像陣列一樣排布才能獲得足夠的電力。
除了小型核聚變反應堆,目前能夠看到的解決方案就是無線輸電技術。
隻是空間站和對麵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必須要使用中繼器才能夠穩定傳輸。
但是中繼器又放在哪裡呢?
周然在紙上寫上電力,旁邊打了個問號。
能源除了要供給移動和防衛係統,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維持生命循環係統。
目前比較主流的方式是通過電解水產生氧氣和氫氣,然後將氫氣和人體呼出的二氧化反應重新生成水,同時將人體產生的尿液和水蒸氣淨化為淡水。
如果想要長期駐留,這套係統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所幸這套係統現在已經比較成熟,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而食物除了運送之外,還可以使用無土栽培的人工溫室技術,這套技術之前在他參觀農業摩天樓的時候已經見識過了。
除此之外,想要在太空中長期生存,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健身,以防止身體肌肉的流失。
周然在紙上寫下生存。
除了最基本的需求,空間站還應該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其太空中獨特的環境會使得各種科學研究有新的發現。也可能會打破一些舊有的認知。
周然在紙上寫下科研。
除此之外……
空間站繞地球一圈隻需要一兩個小時,遠大於地球的自轉速度。這意味著空間站將會飛過地球上很大的一片範圍,緊靠現有的地麵和海上測控站,隻有很小的範圍的軌道會被覆蓋。
除非我們能夠聯合所有國家建造一個足以覆蓋地球每一個角落的測控站網絡,不然也就是隻能在固定的時間內進行簡短的通訊。
這種通訊時間對於航天員出艙之類需要保持即時通訊的任務簡直就是噩夢。
但是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既然從下往上覆蓋做不到,那就從上往下好了。
如果在距離地球三點六萬公裡遠的地球靜止軌道上部署通訊衛星,那麼隻要三個,就可以完成幾乎100%覆蓋的全天候不會中斷的通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