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然在自己的量子筆記本中搞定了太空電梯的地基圖紙之後,一時間反而清閒了下來。
天舟空間站和不周山基地已經趨於穩定,後續發展暫時不需要太過於。太空電梯的組件還在製造之中,需要不短的時間。
現在周然終於有時間把目光放在一直想要研究的人工冬眠上麵了。
其實冬眠並不是什麼科幻一般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有冬眠的能力,想要實現人工冬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像仿生學一樣,去向動物們學習。
要明確的一點是冬眠並不是把自己凍住,低溫也不能凍住生命的時間。溫度降低僅僅是動物冬眠的誘因,或者說是信號。
冬眠就相當於低耗的待機模式,運動包括大腦活動停止,身體也不再維持原有的體溫,呼吸心跳急劇降低。
人類在睡覺和醒著的時候呼吸頻率相差不大,心率大概會從八九十降到五六十。而冬眠的動物比如黑熊,心率可以從平時心率50左右降低到9次左右,呼吸從每分鐘10次降低到1次,體溫維持在6度,整體代謝率降低到25%左右。
而土撥鼠可以降低到正常代謝的5%,北極地鬆鼠冬眠代謝率隻有活躍時候的1%。
代謝率的降低除了可以意味著在冬眠狀態可以存活的時間更長,也代表所需維持生命的的營養物質需求更少,可以極大的降低在星際遠航之中的攜帶負擔。
零下冬眠的代謝比零上更低,但是人體內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水,細胞內外都是水,正常情況下零度以下水會結冰。在水結冰的情況下體積會膨脹10%,會直接破壞細胞結構。
想要實現零度以下冬眠,必須要解決結冰的問題。這裡說的是體內溫度而不是外界的溫度。
目前一個思路就是水的過冷現象,當你從冰箱裡拿出一瓶沒有結冰的水,然後用力拍一下,就會發現水會瞬間結冰的神奇現象。
另外,在許多科幻小說中都可以看到,得了某種絕症的人通過冬眠冷凍,等到了有特效藥的時候再蘇醒過來獲得治療。
這種其實是有一定的依據,周然在研究人工冬眠的時候發現,早在70多年前就有科學家發現,冬眠可以抑製住動物體內的癌細胞的生長,使之完全暫停。
雖然停止生長的癌細胞在冬眠結束之後依然還會繼續生長,但是已經讓人看到通過冬眠延長生命的曙光。
隻不過除此之外,其他疾病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延長生命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到目前為止,關於冬眠目前位置都還在周然的認知內,但是到後麵,事情逐漸魔幻了起來了。
研究人工冬眠,除了要研究怎麼樣達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所造成的影響。
如果當一個人冬眠了一百年,等他醒來時候發現,剛睡的時候還是20歲的精神小夥的自己一覺醒來已經變120歲的老大爺,那就是個恐怖故事了。
冬眠隨著代謝的降低,會使得人體的壽命增加嗎?根據現代科學理論,人體之所以會變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DNA分子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甲基。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細胞會生成各種修複蛋白去修複各種環境的傷害,當我們年齡增長細胞修複蛋白降低,越來越多的細胞功能紊亂導致身體開始衰老。
而甲基化的程度直接控製了修複蛋白的表達量以及細胞內表觀遺傳的穩定程度。
根據幾年前科學家做出的實驗,動物冬眠時候不但甲基化程度會暫停,甚至還會有極個彆的物體在冬眠時候出現甲基化下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