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浩重新架構了這一版控製程序的框架,加入了類人工智能的處理模塊,昨天晚上眾多專家的重點工作就是驗證這版程序,並將各核心部件的核心參數填入其中。
更換核心程序是件大事,牛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提交正式申請,由子項目負責人徐院士共同簽字,再附上相關專家的確認,最終才得以啟動工作。
控製中心的計算機屏幕上,一條進度條正在緩緩向前走動,其他的專家紛紛四散開來前往各自的工作台,將新調整的參數輸入控製電腦。
陳文浩此時無事可做,便跟著牛院士盯著中控電腦。趁著空檔,牛院士向這名新收的學生介紹下一步步驟。“測試的戰鬥機選用的是殲-15,不過這款機型的前輪起落架,並不適合彈射起飛,因此試驗所用的飛機,起落架和機體結構都做了相應的改進。目前已經完成改進的殲-15共有兩架,正好可以測試接連起飛。”
“滴滴滴”,隨著提示音響起,進度條走到了儘頭,新的控製程序已經生效。
牛院士已經無暇說話,一臉嚴肅地坐在中控工作台前。
“能源模塊自檢通過,已就緒!”
“儲能模塊自檢通過,已就緒!”
“脈衝發生器模塊自檢通過,已就緒!”
……
負責不同環節的專家紛紛高聲報告,表示準備就緒。
“地麵測試人員報告狀態。”
“導軌正常,報告完畢!”
“機械正常,報告完畢!”
“試飛員準備就緒,等待起飛!”
控製中心的所有目光聚焦在牛院士身上。牛院士一拍紅色啟動按鈕,“測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