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朱媺娖具有跨越三個世紀的淵博學識,但她卻並未主動請纓協助崇禎處理國政。
甚至對朝中大臣忠奸善惡之分,她也從未有過任何乾預,任由曆史在自己眼前真實的上演。
因為她深知自己這位皇帝先祖性情剛愎自用,思考問題時狐疑多變、急於求成,同時還極度愛慕虛榮。
麵對崇禎這樣的性格特點,朱媺娖明白自己稍有不慎便可能會適得其反,引發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
否則,在局勢已然變得萬分危急,幾乎到了不可挽回的艱難時刻,崇禎也不會那般固執的留下全家人,陪著他一同堅守北京城。
待到北京城破之後,崇禎竟然還跑到煤山上,尋覓了一棵歪脖樹上吊自殺,完成了明成祖遷都北京時許下的天子守國門的誓言。
但她卻想方設法,向崇禎皇帝求情保下了一個人,那人便是那本應該遭受千刀萬剮的袁崇煥。
最終,他因為朱雨嫣的轉世重生,不但幸運的保住了一條性命,而且還在詔獄中享受著好吃好喝的優待。
他的牢房是一套獨門獨戶的小院,並且還能在錦衣衛北鎮撫司內隨意走動,在沒有事情的時候讀書寫字,倒也算是過得逍遙自在。
袁崇煥並不知道是朱媺娖拯救了他,反而是認為崇禎皇帝憐惜人才,讓他在詔獄中修身養性,以後還會另有重用。
實際上,朱媺娖的手中已然握有了一份名單,上邊所列的五十多個人都是後世曆史上,為了保護大明國而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忠臣猛將,其中也有一些科技方麵的傑出人才。
例如:盧象升、孫傳庭、黃德公、曹文詔、史可法、畢懋康、湯若望、宋應星、方以智等等。
然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她卻僅僅隻是讓東廠廠公曹化淳,派遣人手去查找這些人的具體行蹤,卻始終未曾向崇禎提出過調用這些人的請求。
朱媺娖沒有急切的去落實發展計劃,實現她的商業富民、工業強國的宏偉目標,其中的原因總共有兩個。
首先,是她認為自己的年齡還是太小了,因為生理上的好動和嗜睡等情況,就連她這個擁有二十歲靈魂的人,平日裡都難以有效的控製。
所以,她擔心那些既有智商、又有能力、更有野心,將來注定都會有一番大作為的人,會對自己這個小公主表麵順從,背地裡卻是陽奉陰違。
其次便是這份名單上的眾多人,目前仍然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此刻他們最為需要的並非是平步青雲,而應該是腳踏實地的去學習磨煉。
她要等待一個能令自己感到滿意的機會出現,到那個時候,她便會將所有人都集中到一起,去建造工廠、修建學校、創立商會。
如果有可能的話,她甚至還會建立起一支全火器軍隊,讓宋應星、湯若望、畢懋康、孫元化那些科技方麵的傑出人才去研發武器。
讓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何可綱,那些武將去統領軍隊,在長江以南進行訓練並做好備戰工作。
讓大明國人口最為稠密,農業和商業最為發達的江南數省,能在這場內憂外患相互交織的動亂中獲得穩定。
也隻有如此去做,崇禎在未來才會擁有退回南京的勇氣,才有可能依靠江南所具有的優勢資源,抵擋住西北流寇和遼東建奴的共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