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批判朱明(1 / 2)

然而,崇禎即使麵臨如此糟糕的困境,卻依然沒有減少皇族內部的供給用度,分出一部分來賑濟百姓。

甚至連文官武將的基本生計都成了問題,他們不利用職權去貪腐,不去吃空餉喝兵血,不去欺負逆來順受的老百姓,那又有什麼辦法去繼續吃吃喝喝?

這也直接導致了天下民心離散,有權有勢之人紛紛效仿朱家的行為方式,剝削壓榨百姓的同時,卻又對朱家的貪婪行徑深感鄙夷。

許多文官武將寧可背叛自己的國家,投靠他人,成為“三姓家奴”,也不願掏出一點家財來拯救大明王朝。

原因很簡單:“既然你老朱家不能給我們榮華富貴,那我們又何必為你們出生入死?”

朱家薄情寡義,大肆殺戮功臣良將,對內實行殘酷的專製統治,對外卻好高騖遠,濫施恩惠,妄圖樹立起一個虛偽的光輝形象。

可這種虛偽的做派,卻最終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多少忠臣義士為了朱明王朝拋頭顱灑熱血,卻隻落得個千刀萬剮、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那些開國元勳暫且不提,光是於謙、夏言、曾銑、楊漣和袁崇煥等人的遭遇,無一不是令人感覺唏噓不已。

朱棣殘殺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方孝孺,僅僅隻是因為對方指責他造反無禮。竟然一怒之下誅連方孝孺十族,卻還舔著臉為自己辯解。

朱元璋僅憑一個藍玉案,便殘忍的處死了十幾萬人。翻開華夏幾千年來的史冊,試問還有哪個朝代如明朝這般齷齪與黑暗?

他老朱家君臨天下時大殺四方、風光無限,遭遇厄運時還想找到忠貞義士力挽狂瀾,那不是在癡人說夢嗎?

三百年後的曆史討論中,馬超否定了所有關於明朝滅亡原因的論調,包括天災說、土地說、武力說、瘟疫說、文人誤國說等等。

因為馬超對明朝的曆史很了解,也對明朝的覆滅有著自己的認知,所以也得出了一個自己的結論:

“明朝亡於特權專製,亡於官僚腐敗,亡於人心背離。”

人民軍在進入內長城後,沿著運兵官道急速前進,每天的行軍速度竟然高達八十裡,隻是沿途看到的景象卻都是一片殘垣斷壁,少有人畜興旺的熱鬨村鎮。

“看來這天下之人,苦明國苛政久矣!”

“校長,您說得對,華夏之地絕不能再被君主專製思想所統治了。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國家將會永遠這樣動蕩不安,民族也會在一次次的浩劫中走向最終的毀滅。

我在馬家村裡吃了幾天飽飯,居然忘記了曾經身為苦力時的悲慘遭遇。”

楊致遠在這一路上,看到了太多的路邊餓殍,還有數之不清的殘破村鎮。

此時此刻,當他回想起當初在馬家村內,大家一起商量是否要接受崇禎招安時的情景。

他痛恨自己當時沒有勇氣支持伊寶忠,反而幻想能趁機飛黃騰達,逼迫著校長不得不接受招安。

可校長卻執意拒絕接受明國朝廷的糧餉和物資,使校長與明朝特權階層公開決裂,連一點後路都沒有給自己留。

馬超聽聞楊致遠的感慨,心裡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淡然一笑道:

“楊致遠,咱們都是吃五穀雜糧的凡人,隻要有七情六欲存在,就一定會有私心雜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