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劣質文化(1 / 2)

東漢時期,楊喜的後人楊震,在漢光武帝劉秀時期做到了太尉;

後來楊震之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都做到過太尉,是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大家族。

從西漢到東漢,楊家一共出了四位宰相級彆的高官,再加上楊敞和楊震都是弘農郡華陰縣人,因此這個地方的楊姓族人也被稱為“弘農楊氏”。

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謀士楊修就是弘農楊氏出身;西晉時期,弘農楊氏更是成為了世家大族,楊駿、楊珧、楊濟三兄弟都位極人臣,與賈充等其他豪門並列。

南北朝時期,弘農楊氏雖然沒有像琅琊王氏那樣耀眼,但依然有許多族人在各地擔任重要官職。

在楊喜的第二十世孫時,家族中又出現了兩位曆史級的牛人,那就是結束亂世的隋文帝楊堅,還有他敗家兒子隋煬帝楊廣。

楊堅結束了華夏三百六十多年的分裂,一統天下建立了大隋王朝,是一位對民族有大功勞的千古一帝。

唐朝時期,弘農楊氏又出現了十一位宰相,如楊綰、楊炎、楊嗣複等人。此外,還有楊貴妃、楊國忠等曆史名人。

以此可知,一個戰功不但可以跨越階層的束縛,還可以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這也是君主專製統治下所宣揚的價值觀。

“抱大腿”這種攀附權貴的劣質文化,也慢慢在華夏文化中紮下了根,人人都成為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寧我負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負我。”

當鼇拜看到人民軍的防禦陣地後,心中才會不禁生出疑惑,他認為莽古爾泰的失敗,就是因為輕敵冒進造成的。

一萬建奴大軍分成內外兩層,在人民軍防禦陣地外安營紮寨,莽古爾泰隨即就敲響了聚將鼓。

鼇拜知道莽古爾泰在那一晚的夜襲中,軍中的火炮已經丟失殆儘,但在這幾天的等待期間,卻已經製作出了幾十輛厚盾車,

當即就同意了莽古爾泰借二十門火炮的請求,也想借此來看看對麵那支明軍的戰鬥力如何。

至於黃太吉不允許東線再有戰事的令旨,鼇拜已經和莽古爾泰講過了,這裡的戰鬥他的五千兵馬也不會參與。

即使將來大汗追究責任,那也是他莽古爾泰桀驁不馴的魯莽行徑,又與他鼇拜有何乾係?

坐在軍帳內的馬超,聽聞建奴陣地上吹響號角後,原本平靜的臉色突然變得興奮起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軍裝,對身邊的警衛員和參謀人員說道:

“走,咱們出去看看。”

“是!”身旁的眾人齊聲回答,心中知道這裡的戰鬥即將打響。

馬超來到外圍防禦陣地時,看到建奴兵正推著二十輛盾車緩緩走來。

這些盾車是用厚木板製成,木板外包有鐵皮,能有效抵擋箭矢和火槍的打擊。

盾車正麵有個方洞,露出一小截火炮炮筒,顯然這就是建奴攻防兩用的秘密武器。

站在矮牆後邊觀察的孔令久見狀,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對著馬超說道:

“校長,建奴還是老樣子,依然是盾車、重甲、滾馬刀戰術,毫無新意。”

他的聲音帶著幾分嘲諷,似乎對這種陳舊的戰術頗感無趣。

“孔師長,這次建奴軍中不但也有火器,而且還帶來了紅衣大炮。您可不能掉以輕心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