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的時候,周皇後請來了張太後、九歲的太子朱慈烺、六歲的朱慈炯、還有三歲的朱慈炤一同就餐。
在國家動亂不安之時,周皇後也希望兒女們能聚在一起吃頓家宴,為皇家增添一些親情感。
朱媺娖為了不掃家人的興致,在吃飯的過程中一直避開國事,講述了一些自己在南京的所見所聞和有趣經曆,以滿足家人們的好奇心。
她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南京的繁華街市,上海工業區美麗的風景和風俗,讓從未離開過京城的家人們聽得入神。
也引來了久居深宮的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兄弟的無數問題,好奇的向朱媺娖詢問南京創業的種種細節,晚膳上的氣氛也變得活躍歡樂。
晚膳結束後,一家人繼續聚在一起品茶聊天。溫馨的氛圍中,孩子們的笑聲和長輩們的關懷交織在一起。
當朱媺娖被太子朱慈烺問起這次回來的目的時,她終於忍不住再次向崇禎說道:
“父皇,北方戰事已經發生半月有餘,如果這樣再拖下去,馬超的人民軍肯定難以為繼。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調動大同、宣府邊軍參戰,薊州、遼東向關外建奴展開戰略佯動。
迫使黃太吉做出錯誤判斷,既不敢增兵支援入關的建奴軍隊,又不敢在關內持久作戰。
女兒的中華皇家陸軍和馬超的人民軍,會在宣府一帶死死拖住建奴軍隊,讓他們無暇分兵掠地禍害百姓。”
崇禎皺了皺眉,神色凝重的說道: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你的建議很好,朕都知道了。
但是要如何用兵,什麼時間出兵,這都需要朝廷各部的分工協調。”
朱媺娖聞言,心情瞬間就又變得不安起來,急切的說道:
“父皇,等朝堂上那些貪官汙吏扯完皮,估計北方的戰事早就已經結束了。
亂世必用重典,醫頑疾需下猛藥,您隻有行霹靂手段,才能儘顯菩薩心腸。
儒家的治世之道適用於維持國家的穩定,卻不適用於治亂,治亂需要重用兵家和法家。”
眾人聞言,心中都感到無比驚詫,不知年幼懵懂的朱媺娖,為何能有如此超乎常人的才華和口才。
崇禎卻表現得一臉波瀾不驚,因為他知道朱媺娖是太祖皇帝和孝慈高皇後選中的弟子,年紀雖小卻擁有驚世才華。
他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說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用兵打仗輕則勞民傷財,重則動搖國本,此等國之大事萬不可兒戲。”
朱媺娖見崇禎還是這副漫不經心的態度,心中猜想他肯定是聽信了讒言,決心要置馬超的人民軍於死地。
她不禁感覺心急如焚,再次努力勸解道:
“父皇,如今北方局勢緊迫,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百姓遭受屠戮,更多的領土被建奴軍隊蹂掠。
這大明天下是太祖皇帝留給咱們朱家子孫的財富,您貴為天子,可千萬不能再猶豫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