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電石火光之間,一隻手抓住了他後背上的胸甲綁帶,使他的身體懸空,沒有墜落在地上。
很快就有其他騎兵伸手幫忙,把趙大龍拉上了戰馬,並漸漸放慢了馬速。
趙大龍癱在馬背上,晃了晃還有些發暈的腦袋,對把他拉上馬的士兵說道:
“這匹馬馱不動兩個人,趕快再尋找一匹馬過來。”
“趙師長抓緊馬鞍,我下去。”
那名士兵說完後,就毫不猶豫的抬腿跳下了馬背,身體隨著前衝的慣性奔跑了幾步,又麻利的跳上了一匹無主戰馬。
趙大龍快速調整好身體,穩穩的跨坐在戰馬上,從馬囊中摸出一個兩斤重的鐵骨朵。
他用雙腳重重的蹬在馬身上,戰馬吃痛,一聲嘶鳴後就加快了奔跑速度。
五百人民軍先鋒騎兵的拚死衝殺,就如同燃燒的火焰,熾熱而猛烈。隻用了短短兩刻鐘時間,就殺穿了三千攔阻建奴的騎兵陣列。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每一個瞬間,都對雙方士兵充滿了生死的考驗。
當趙大龍率先衝到一處開闊地後,他勒住戰馬回頭觀看,卻隻看到不足三百騎兵跟了出來。
戰場上的硝煙彌漫,視線被遮擋,讓他的心情沉重而又焦急。
伊寶忠的八百騎兵,排列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陣列,正在他們衝撞出來的通道內快速跟進,為後方李大虎的火槍兵擴寬通道。
三角形的騎兵陣列,就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無情的撕裂著建奴軍陣。
戰場上到處都是混戰的亂兵,士兵們的呼喊聲、刀劍的碰撞聲、戰馬的嘶鳴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混亂而血腥的畫麵。
趙大龍隨即就想繼續前衝,去追殺潰逃的建奴騎兵。可卻被一名人民軍騎兵擋住,對他說道:
“趙師長,人馬披甲激戰兩刻鐘,馬力已經吃不消了,還是下馬休息一會吧!”
那名騎兵的臉上滿是汗水和塵土,眼神中透露出疲憊和擔憂。
趙大龍這才反應過來,知道再繼續打下去,用不了一刻鐘戰馬就都要趴窩了,心中的熱血漸漸被理智所取代。
為了能保持馬力繼續作戰,他就帶頭跳下戰馬,將馬匹身上的披甲解除,動作熟練而迅速。
鬆開固定馬鞍的肚帶,讓大口喘息的戰馬能呼吸順暢,有助於快一些恢複馬力。
他見身旁的騎兵從馬囊裡摸出黃豆,又從口袋中取出人民軍士兵標配的紙包紅糖,咬破紙包後將紅糖撒在黃豆上喂馬。
趙大龍也伸手去摸馬囊,發現裡邊果然有黃豆,就也依葫蘆畫瓢喂起了馬。
在這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士兵們始終緊握著手中的燧發槍,密切關注著戰場上的變化,不斷射擊著企圖靠近的建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