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垓下之敗(2 / 2)

與此同時,他在內心中也開始默默思考著,人民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出路。是繼續堅持當前的戰略,還是做出重大的調整?

如何才能避免類似的慘重損失再次發生?怎樣才能讓人民軍真正強大起來,不再遭受到如此巨大的挫折?

房間內安靜得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馬超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

良久之後,馬超才再次開口說道:“伊師長,你知道當年項羽為何不肯再回江東嗎?”

“還請校長明示,學生愚鈍,不能理解您的心意。”伊寶忠略加思索後,皺著眉搖了搖頭說道。

伊寶忠心中雖然對於項羽之死,也有著自己深刻而獨特的認知。作為一名少年軍人,他當然也對華夏曆史上的那些英雄十分崇拜。

他曾在無數個夜晚,思考項羽那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為何會在烏江邊選擇了自刎,而不是渡過江去,重整旗鼓?

伊寶忠認為,項羽的失敗並非僅僅是軍事上的失利,更是其性格和信念的使然。

項羽少年得誌的驕傲和自尊,讓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不願去麵對江東父老的審視目光。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純粹的戰士,追求的是絕對的勝利和榮耀,而對人性的善變卻是一無所知。

一旦失敗降臨,他的世界便崩塌了,他的信念也就會隨之破碎。

然而,麵對馬超此刻悲觀且複雜的心思,伊寶忠卻不敢輕易去臆測其中的深意。

他深知馬超是一位極具智慧和決斷力的領袖,但此刻的馬超,卻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讓人難以捉摸。

畢竟,一個模棱兩可、含混不清的決策,都潛藏著將人民軍推向萬劫不複境地的風險。

這種責任太過重大,以至於伊寶忠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後果。

因此,儘管他內心充滿了好奇與疑惑,但他依然選擇保持沉默,不去揣測馬超真正的意圖。

這不僅是出於對自身能力的謹慎評估,更是源於對人民軍命運的高度負責,以及對馬超的絕對忠誠。

在如此關鍵時刻,任何輕率的回答都可能會引發災難性後果,而伊寶忠絕不願成為這樣的曆史罪人。

馬超緩緩睜開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深邃和無奈,開口解釋道:

“項羽兵敗垓下,自覺無顏麵對江東三千子弟兵的家中父母,以及由強轉衰的巨大落差,使他徹底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勇氣。

而我,如今麵對如此慘重的損失,又有何麵目去麵對那些犧牲戰士的家屬,去麵對信任我們的父老鄉親?”

伊寶忠聞言,似乎是明白了馬超的心意,就急切的說道:

“校長,此一時彼一時啊!您與項羽的處境不同。人民軍的敵人是入侵華夏大地、無惡不作的建奴,我們的理想是為了百姓的福祉和民族的未來。

這次的挫折並不是人民軍由強轉衰的開始,而是一支新軍蛻變成為強軍的必然經曆。

隻要我們不放棄戰鬥,就一定能夠重新崛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