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皇帝讓咱們在這裡休整,那人民軍就不能隻休不整。今日把你們都找過來,就是要商量商量宣府練兵的事情,大家都要暢所欲言。”
馬超的話音剛落,原本沉寂無聲的軍帳頓時就變的喧鬨起來,眾人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其中嗓門最大的當屬趙大龍,他聲如洪鐘,震得人耳膜生疼。
馬超順勢將目光投向他,心想自己這位師傅必有高論,便出言鼓勵道:
“趙師傅不妨先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好給大家拋磚引玉,開一個好頭。”
趙大龍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五公子,屬下完全讚同您的決策,應當再度擴充人民軍的三個師至滿編。
當今這個世道,信奉的是弱肉強食,唯有手握重兵者方能稱霸一方;而擁兵眾最多者,就可以成為一方霸主。
老王與母賢君已經對隨行流民做過詳細統計,符合應征條件的青壯年至少有五千之眾。
此外,還聽聞大同地區的流民數量更為龐大,正源源不斷的朝宣府一帶彙聚而來。
借此良機,我們必能迅速組建起一支,兩萬人規模的強大軍隊。”
趙大龍的聲音充滿了激情和自信,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支龐大的軍隊。
“嗯!趙師傅所言甚好,令人聞之精神一振。
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座諸位是否還有其他不同見解?”
馬超微笑著坐在椅子上,向趙大龍微微頷首示意,表示他已然知曉此事,隨即就將視線移至營帳內的其他人身上。
馬超此時已經平複好了心情,端坐在椅子上,控製好了自己麵部的微表情變化。流露出一種既非喜悅亦非悲傷、既無嗔怒亦無憤恨的莊嚴肅穆之態。
伊寶忠見馬超將目光投在自己身上,無奈之下隻得鼓起勇氣開口說道:
“學生擁護校長的練兵方略,這樣做既可以壯大人民軍聲勢,又可以震懾四方宵小之徒。
然而我卻不同意盲目樂觀,肆意擴大人民軍隊規模的提議。”
伊寶忠的聲音不大,但卻口齒清晰,眼神中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盲目樂觀’?伊寶忠……你為何每每都要與我作對?”趙大龍麵露慍色的質問道。
他的臉上充滿了憤怒和不解,似乎無法接受伊寶忠的反對意見。
“老趙,方才五公子有言在先,希望大家都可以直言不諱、暢所欲言。
伊師長的見解與你相左,實屬稀鬆平常之事,況且相互對立的不同言論,是五公子最為期待聽到的。
咱們不妨稍安勿躁,靜待五公子做出最終定奪。”
王先生看到趙大龍突然間變了臉色,他心裡很清楚,這段時間以來,趙大龍一直被伊寶忠這個年輕人壓製著,這讓自認為是老前輩的他感到非常沒麵子。
他就急忙開口勸說趙大龍,以免這場原本嚴肅的軍事會議,變成一場混亂不堪的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