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碰撞,導致火藥味越來越濃,音樂係的球員,對於裁判的判罰,也有諸多不滿,提出了異議。
他們覺得,有很多次都是表演係的球員帶球撞人,而不是自己阻擋犯規。
“帶球撞人和阻擋犯規,區彆到底在哪裡?”彭戰問身邊的楚輕瑤。
“這個我其實也不是很懂,據我所知,防守球員已經提前站好了位置,並且雙腳站定了,沒有再移動,這種情況下,被持球進攻的球員撞倒,則是帶球撞人。反之,如果防守球員移動了腳步,橫向移動,主動去找撞,則是阻擋犯規,大概就是這樣吧!”楚輕瑤說道。
“我明白了。”彭戰說道。
在籃球比賽中,最難判定的就是帶球撞人和阻擋犯規,這兩者之間幾乎都是憑借裁判的主觀意識,到底是帶球撞人,還是阻擋犯規,全憑裁判一念之間做出的判定。
業餘的裁判,看到進攻球員將防守球員撞飛,往往都是吹防守球員阻擋犯規的,覺得這樣判,準沒錯。
因為沒有視頻回放,在電光石火之間,他們也沒能看清防守球員是否提前站定了雙腳。
現在吹罰這場比賽的裁判就是這樣,隻要有人被撞飛,吹的全都是阻擋犯規,從來沒有吹過帶球撞人。
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隻要有球在手,就像有一張王牌在手,可以橫衝直撞。
並不是裁判要偏袒表演係,而是他們的水平就這樣,他們不是專業的裁判,很難界定帶球撞人還是阻擋犯規,所以隻要有防守球員被撞飛,就是自討苦吃,一律吹阻擋犯規。()
因此,才會引起音樂係球員強烈不滿。
而表演係的球員見到裁判隻懂吹阻擋犯規,就更加肆無忌憚了,隻要有球在手,一律往內線突破,都不想在外圍投三分了。
他們覺得將音樂係的球員全都撞傷,會更爽,既能贏下比賽,又能傷人。
隻是幾分鐘的時間,表演係就反超了比分,音樂係的球員哪怕是用血肉之軀,也無法阻擋表演係前進的步伐。
隨著對抗的升級,比賽越來越激烈,音樂係的球員已經陸續有三名球員被撞傷下場,無法繼續比賽了。
上來的替補球員都有些怯場,根本就不敢用身體跟表演係的球員對抗,音樂係開始兵敗如山倒,比分差距越拉越大。
然而,那些替上來的球員就算沒有主動去用身體對抗,但是表演係的球員也會主動撞向他們。
因為這樣做,不但能撞傷音樂係的球員,也能造成音樂係的阻擋犯規,是上籃動作的話,還能得到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