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顧忌(2 / 2)

秦川開始在心裡打著腹稿,很快座談會就開始了,先上來的主持人,就是剛才出現的主任,這種座談會,當然不會請什麼電視台的主持過來,能出現在這個會場的,一種是企業方麵的,一種是政府方麵的,剩下的就是一些學者教授。

其實這種配置也是出現這個社會上大部分的活動中的,一般活動的組織方總是企業方麵,因為要涉及到出錢,而領導一般都要邀請過來的,沒有重量級的領導出現,那就說明對這個活動不重視,級彆不高。

剩下的學者教授之類的,這個就是背書來的。

彆管有用沒用的,他們背後身處的高校和掛在身上的名頭,就是為了給活動增光添彩的。

主持人首先做了一個開場白,給大家介紹了幾個主要的領導,還有幾個主要的參會者,比如說民營企業這邊,秦川也在介紹的行列。

然後開場白過後,就正式的開始這一次的座談會了,首先就是龍城市主管經濟發展的領導上台講話,談到國退民進政策的必要性和落實上級政策等等方麵的內容。

同時呢,也公布出來一些行業,甚至是一些企業。

而這份名單呢,就是擺明了告訴大家,這些行業和這些企業,大家都是可以動手的。

這一次的國退民進呢,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就是一場盛宴,大家都可以進來分一杯羹,隻要是有心怡的企業,都可以進行改製的。

領導講完話以後,是一個國營企業的代表上來講話,國營企業的代表臉色並不是很好看,畢竟這場會議,國退民進拆分掉的是他們國營企業。

但是這種情況下,還是要擁護和落實國退民進戰略的執行,他上台來也是為了表態的。

雖然說這個表態有些彆扭,但最終還是表態了。

緊接著是省裡的領導講話,談這個政策的好處,談這個政策的必然性,以及國退民進政策對於整體經濟上的發展和繁榮帶來的好處。

秦川是第四個講話的,他沒有什麼發言稿,上台以後從幾個方麵出發,談了一下自己對於國退民進戰略的理解。

“我認為,國退民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公有經濟部門的改革將為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讓出更大的空間,表現為除了少數大型國有企業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和由國家對其進行強力控製外,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將全麵放開,其中大部分將全麵轉為混合所有製經濟和民營經濟;這個過程中,會讓我們民營經濟自身不斷調整和發展壯大,進入原來不曾進入的領域和部門。

而這個政策呢應該說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1989年,這是一個“民進”禁區全麵打破、個體經濟獲得迅速發展、私營經濟開始得到認可的階段。

第二階段:1989—1991年,這是一個強調清理整頓的階段……然後是第三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第四階段:1997年—現在,民營經濟持續健康大發展階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