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悄然發生在山野之間的戰爭失敗,正式意味著趙繼祖想要繞到南端,截斷陳顒不及,圍攻贛州城計劃的破滅。
從總人數可以看出,他們參戰的人數有六七千人,一千多的騎兵死剩了百多人馬,步兵由於多作先鋒使用,死了全戰下來,死了近三千人,拚死外逃,加上魏十三下令不讓追,逃出了千餘人。剩下來棄械投降的,還有一千多。
再去計算己方損失,王、吳斌二部三千人,隻遇到了趙家軍最後的困獸之爭,傷忙並不慘重。
與角色置換,當先鋒軍的梁坤一部,截然不同。
他們在騎兵投擲短槍時傷亡幾百,持槍奮進敵方馬騎兵時又是死傷幾百,最後退守回來的大多隻有弓箭手,連帶輕傷的,不外乎五百餘人。
朱有才、王五從兩軍側翼殺出,各有死傷幾百。總共合計下來,出上猶城的萬一人,經此一戰,剩下八千多。
細算下來,在占據人數優勢的情況下,由於情報得當,年輕可以清算為能夠一人置換敵軍三人,可知魏十三為何要如此注重情報。
魏十三獨自一人複盤時,細想後又覺得一陣後怕。他們這一次勝,自然有氣候相助,有敵人輕敵等原因,若非如此,他們此戰下來,傷亡很可能要倍增。
可見敵營之中,應當也出了一個才智不淺的謀士,趙福之雖然作戰勇猛,但其中布置細微之處,完全不是他的風格,魏十三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大戰過後,需要論功行賞來再接再厲鼓舞士氣。當天下午,魏十三大集全軍,集合在箭矢遍地、鮮血處處的大營轅門前。
數千人的巨大隊伍,分作了七個區列隊,各隊前旗幟飄揚,轅門口豎立將台,背後幾麵大鼓,鼓手坦臂舉槌,鼓聲雄緩有力。
魏十三舉步上台,梁、孫、鄭、朱、吳、徐、兩王諸將魚貫隨行。他們皆時右手按刀,身後掛著留下戰爭痕跡的披風;昂首挺胸,器宇不凡。
他特意讓五百名守護輜重的兵卒位列最前方,剩下的人則以軍功輕重由內到外圍成圓陣擴散開來,然後精選的幾十個大嗓門軍漢氣昂昂站在一邊,以便作“擴音器”使用。
魏十三高立先前大營之中的觀戰台之上,就連馬夫人都隻是立在台下,昂首準備聽他說話。明軍營中副百夫以上軍官,按照官職排成兩列站好。
這時候,頭上豔陽已高照,大風轉小,深春的意境彰顯在盎然綠意之中,收納在萬千將士眼裡。**暖和的天氣,和昨夜相比,恍然兩個世界。
全軍列隊規整好之後,魏十三居高望去,槍戈如林,鴉雀無聲。
“昨夜子時,敵軍企圖趁我軍修整之時,大舉來犯,可他怎知天降神風相助我軍謂之天時,我營中眾位將士紮營穩固可謂地利,出外遊騎驍勇無畏送回情報又得人和,天地人三者合一,縱是敵軍來勢洶洶,諸位將士也敢於拔刀相向,當其時也,各軍卻儘職守,讓敵軍無機可乘,待我領兵出戰之時,敵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能打得全麵大勝。”
總結完昨夜大戰,魏十三頓了頓,接著提高聲調:“然臨敵陣之前,將軍不畏死,將士不貪生,此皆為戰自必勝的重要條件,也當是諸軍之功勞!無有爾等,便無我軍今日今時,賞慰克敵勇士可謂上應天道下達人心。立功封賞,無功加勵。昨夜眾位將士的表現,本統領都曆曆在目,心為之讚,氣為之揚!”他喝道,“軍律官何在!”
一名年輕人挺胸出列:“末將在。”
魏十三早在先前嚴明軍法之時,就在各個千夫收下安排了馬夫人信得過的獨立軍律官,專門是臨陣對敵時,方便記錄將士們的軍功,無需將頭顱一一割下掛在腰帶上。
“臨陣對敵,臨危不亂,指揮得當,克敵人於短,揚己之長,揚我軍威者,至使趙家軍不能入我轅門一步。當何賞?”
“臨敵不退,勇謀決絕,扭轉局勢者,不以常功酬賜,屬一等以上,千夫以上,擢官一級。”
魏十三點了點頭,從手中分出一支軍旗,看向立在眾軍之前的梁坤,登時又想起死去的替自己擋下一彈丟了性命的鄧碩,心中莫名一陣傷感:“迎敵首功者,當屬攻守有度的副將梁坤,軍令:拔擢一級,任工事營正將位,同萬戶級。”
梁坤肅容接令,並沒有太過於吃驚,魏十三提拔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曾經跟在王教主身後,他也經曆過不少的戰爭,經驗和軍法是積累了一些,不過他對於自己的實力還是非常客官的,加上幾次領戰下來,魏十三確是他所見過的最為出色的首領,他身上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發揮,實屬兩全其美的事情。
接了青旗之後,一道道聲音在旁人的宣傳之下傳遍大營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