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專業程度較高的體育活動場所,包括國足在內的很多運動健將都曾在這裡集訓過。
作為一座二線小城,西渡體訓基地也算懷東市的獨一份了。
想要測試自己的反應速度,這裡大概是為數不多的地方。
......
下午兩點多,楊覃親自來到了體訓基地附近。
站在大門外,他先利用超視觀察了基地內的情況,目前有不少普通民眾在裡邊參觀、運動。
球場上甚至還在進行一場業餘的足球比賽。
而在旁邊的跑道上,幾位身穿運動服的年輕人正做著熱身,他們的教練則站在附近默默觀察。
利用自己的聽覺,楊覃確認了一個信息,這幾人是國家二級運動員。
現在似乎是某項省級錦標賽事開展的前夕,對於這些小夥子們來說,留給他們的訓練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門口駐足片刻後,楊覃邁步走進了體訓基地。
平日裡的大多數時間,這裡的露天場所都是對外開放的。
徑直走到塑膠跑道上,他來到與幾位運動員相隔甚遠的另一端。
這裡的地麵上安裝著他測試所需的東西:一排起跑器。
對於跑步這項運動,除了衝過終點線的最終成績外,還有一項指標也很重要:起跑反應速度。
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後,越快做出反應,取得好成績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根據職業比賽的規則,如果起跑反應小於0.1秒,就將被視為搶跑。
每年的各種大賽上,總是少不了因這項規則而失去成績的運動員。
楊覃走到起跑器前,俯下身,與遠端的那些年輕一樣做出了起跑準備姿勢。
而後他閉上雙眼,聆聽那位教練用以替代發令槍的哨聲。
“呼!”
教練吹哨,楊覃也迅速向前衝越,不過他隻移動了三五步,便停下步伐,轉過身去查看自己的成績。
“0.129s”
起跑器上的感應裝置給出了數字。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成績。
亞洲飛人蘇炳添,在某次巡回賽上曾達到過0.124秒的起跑反應。
對於大部分運動員來說,這個數字是可望不可及的。
而身為“普通人”的楊覃,人生中第一次嘗試,就已經逼近了飛人的記錄。
如果有專業人士親眼目睹這一幕,一定會瞪大瞳孔,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他。
等遠處那些運動員又一次回到起跑點,楊覃也再次跟隨他們的訓練步驟,重新做好起跑準備。
“呼!”
教練吹哨,他再次向前猛衝。
“0.127s”
連續測試五次,楊覃最終探清了自己極限——0.126s
在不搶跑的情況下,這已經是他目前能達到的最好成績。
儘管測試樣本似乎不足以得出這個結論,但楊覃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身體。
“還是不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