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1 / 2)

第368章?戰!

S2賽季的英美戰術在有了半自動步槍之後,非常相似,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叫步兵的進攻必須有其他兵種的協同,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實施。

但若是細分,則在細節上還是有細微的不同。

在美軍的體係中,步兵營,是個最完整的戰術單位,切記,這兒說的是營。

因為美軍在營這個級彆,已經具備了使用多樣化火力投送的能力,可即便是這樣,在步兵營進攻的同時,上級單位也會額外給步兵提供其他支援單位。一般來說,步兵營級規模的進攻往往會得到一個中型或者輕型坦克連的直接支援,其他方麵,除了應該具備的反坦克火力和坦克火力外,營級指揮官甚至可以直接呼叫師屬炮群、及空中打擊來掃平障礙。

而他們的接敵距離十分誇張,在距離地方前沿陣地16公裡的時候,已經開始做接敵準備了,這得益於美軍空中偵察的準確性,而這個距離一般是敵方中型火炮的最遠發射距離,這個敵方指的自然不是鬼子;參與攻擊的各個步兵班至少會派出兩人為尖兵,在己方行軍前方450米至500米左右活動,以探明敵方火力配係以及是否會遭遇敵方戰鬥巡邏隊的伏擊。

在空中偵察的保駕護航下,這令其可以從容應對各類突發情況,最大限度發揮己方火力優勢、及減少人員傷亡。在接下來的進攻行動中,一旦敵方火力點暴漏,步兵迅速原地隱蔽或退出敵方火力覆蓋區域,上級單位則會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所有炮火,對其進行毀滅性打擊。

這也是大家都知道他們很厲害,卻很少有人去效仿他們所使用戰術的原因,畢竟這種規模的戰術打得根本不是戰場智商,打得是大把大把的資金。

英軍的進攻則用一個順口溜能夠說清,叫,以一個師的兵力,帶著一個軍的火力,去攻擊一個旅的敵人;而英軍的防禦,則叫以一個營的兵力,控製一個師的火力,去防禦一個團的敵人。

也就是說,在進攻時,必須得占據人數優勢、火力優勢的情況下,才能發起;防守,則要在絕對火力優勢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大,但是也從側麵反應了S2賽季的英軍,在標準的攻防戰鬥中,對火力優勢的使用並不次於當時的美軍。

英軍戰術的三個主要觀點是:第一,分隊掩護火力不同於其他國家以班組輕機槍為戰術支點,英軍步槍兵也可以依靠其步槍的射速,短時間內形成火力壓製,這就不得不提整個S2賽季並不比半自動步槍遜色的英七七了,那玩意兒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在為其歎為觀止的誇讚。這直接導致在步槍和輕機槍的搭配之下,二者交替掩護幾乎沒有火力真空期。

第二,側翼攻擊火力,在實戰中,分隊指揮官一旦下達側翼攻擊命令,分隊擲彈組,在最短時間內,以煙霧彈或手榴彈掩護分隊其他成員的行動將立即展開;…。。

第三,各級壓製火力,這也是英軍步兵戰術最核心的內容,尤其是戰鬥開始的那一秒、到戰鬥結束的最後一秒,各級壓製火力必須時刻不停的開火,不允許出現火力斷檔,防止敵方重新調整防禦火力,或限製敵方的火力打擊強度。

說白了,打的還是一個財大氣粗。

這絕對不是一句‘人家戰術在那兒擺著,你倒是學啊’就能學的,光是一個‘絕對不允許出現火力斷檔’,以許朝陽一個團的兵力就得砸進去數之不儘的資源,這是他在搞了軍工之後,才能深刻理解的。

記著許朝陽在曆史中看到過林徽音兩口子去山西旅遊時,曾經見過幾尊銅佛,還合影留念過,但,全麵開戰後這幾尊銅佛不見了,等抗戰勝利了人們才發現,抗戰期間連這幾尊銅佛都被熔了,變成了打向敵人的子彈!

雖說槍法也是法,彈道也是道,這也叫佛法無邊,但是,這也能看出當時的經濟狀況,也就是說,哪怕現在許朝陽手裡有了大沽船廠的兵工廠,依然無法像英美戰術上靠近,還得去撿德意誌的剩芝麻,起碼那邊的以機槍為主的班組小隊進攻方式、隊列節奏是他能模仿的。

至於為什麼不模仿我軍在緊缺彈藥時研究出來的最強戰術,那則是因為許朝陽的經濟狀況不管怎麼說也比如今的我軍強上許多,打仗嘛,畢竟打的還是經濟。

這也是為什麼許朝陽如今已經有了半自動步槍,依然沒有指定更好用的戰術,死抱著徳係戰術不放的主要原因。

許朝陽辦公室內,袁福珍聽著許朝陽一邊講解自己的訓練計劃,一邊將下人從夥房拿回來的飯菜擺在茶幾上回應道:“戰術還有這麼多說法呢?我還以為所謂的戰術,就是那些軍官們尋找敵人的薄弱點展開優勢兵力的進攻就行了,原來這裡邊,還得有經濟搭配。”

“你以為!”

許朝陽跟大爺似的坐在沙發上,連筷子都是袁福珍給遞過來的,他操起筷子夾了一塊雞蛋西紅柿塞進嘴裡,咀嚼著說道:“但凡兜裡的錢夠,誰願意讓戰士們上戰場拚命?那隔著幾千米就用炮轟不完了,還衝哪門子山頭,奪哪門子高地?”

“元朝,光是一個騎兵後撤戰術,利用騎兵後撤時候的回頭射箭就給整個歐洲打得吱哇亂叫,最後你一看曆史,打得不還是以戰養戰搶奪回來的錢麼?”

許朝陽二郎腿也翹起來,飯碗也端上了,袁福珍那邊才坐下:“哎,那你這一個團的兵力,現階段是個什麼規模?”

“你這話就有毛病,你說一個團的兵力能是什麼規模?團級規模唄……”

團級,在如今這個時代是個讓人不太能瞧得起的規模,這是有先例的。

當年張棕昌才混到團長級彆時,回到了煙台老家後常常流連煙花之地,當地以舞姿文明的陳佩俞連搭理都不搭理他,後來這小子混大發了,給陳佩俞抓了,讓人燒炕燒到最熱,站在炕邊都烤得慌,這才給陳佩俞扒了扔到了炕上,給瞧不起他的陳佩俞燙得吱哇亂叫,非讓人家在如此滾燙的火炕上跳舞。…。。

這也證明著在這個官職混亂的年代,大家對於底層軍官實際上是沒有多少敬意的,就連一些有身份的人瞧見了團長都覺著也就那麼回事。

“可一個團不也就一千多人麼?我看過大沽船廠的賬本,上麵的夥食消耗,每個月可是按照兩千六七百人撥款……嗚……”

許朝陽眼疾手快,這一看就是練過,抬手就將一筷子白菜塞進了袁福珍嘴裡,角度之刁鑽,是又快又準。

“這話能說啊?”

“再說了,誰讓你看我賬本的?”

許朝陽倒不是怪袁福珍,而是在辦公室這種地方,你能將這種話輕易說出來麼?一個團長,管兩千六七百人的夥食,你要乾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