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實力對比!(感謝‘南三條’的500打賞!)
1937年初,冀察政務委員會最被重視的任務就是向大沽運送鐵砂和銅礦,為什麼這項任務如此重要?
那是因為許朝陽拿出了讓宋喆原滿意的答卷!
1935年,宋喆原拿下了平津地區後,於1936年就已經在開始往大沽運銅礦了,他太期盼著剛剛到手的兵工廠能令29軍自給自足了,更加知道隻有自己有了充足的彈藥,才不至於像長城大戰那般低三下四。
當然,這也得說許朝陽能乾,整個1936年期間,許朝陽再也沒接到任何作戰任務,是安安心心的待在了大沽,看著生產,這一年,他一個大沽廠的鋼產量超過了一萬噸!
這不光能自給自足了,還能抽空給宋喆原送去不老少,去支援平津建設。
這還沒完呢,同樣是1936年同年,許朝陽的大沽船廠在他砸下了大筆銀子,裝了一條又一條生產線的情況下,一年居然生產出了各種口徑子彈一百八十萬發(二百五十萬發),為什麼有兩組不同的數字?因為明麵上的,是賬,許朝陽從賬裡留下了217團所需要的子彈後,那些沒入賬的子彈可是都鎖進了倉庫裡。
否則他至於這麼節省著用銅麼?連塑形模具裡的殘餘廢料都恨不能讓工人扣出來,融化後進行二次利用?不就是窮怕了麼。
而這兒被瞞報了的一百八十萬發子彈,正是宋喆原重用許朝陽的原因!
根據曆史記載,國府在43年子彈生產數量達到了巔峰,一年生產了一億四千四百萬發各口徑子彈,不過這不是漢陽兵工廠一家的成績,是當時國府掌控的所有兵工廠;而國府消耗子彈最多的一場戰鬥則是常德會戰,一場戰鬥消耗了足足2000萬發子彈;衡陽戰役守軍之所以會投降的原因,也是因為打光了彈藥。
至於宋喆原看著報表上的各口徑子彈一百八十萬發會不會覺得太少了……這根本就不需要考慮,自己生產出來的一百八十萬發子彈,和從外麵購買回來的一百八十萬發子彈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今年是一百八十萬,沒準明年就有三百萬、五百萬……要知道當時在黑市市麵上,一顆子彈能換三十五枚雞蛋,三十五枚!
這玩意兒太金貴了!
那日方呢?
那數據沒法拿出來對比,光奉天兵工廠在經過鬼子的改造後,技工就達到了1200人,其中包括從他們本土調來的以及在兵工廠內培養的,普通工人更是達到了3000-4000人。
據說,僅僅是據說,奉天兵工廠一個月就能造子彈900萬發!
還沒完呢,還有炮彈五萬發、十五萬手榴彈、四萬枚炸彈及四百五十噸火藥。
光從裝備生產效率上來看,奉天兵工廠全力開工一個月,他們就能造出一個師所使用的彈藥來!
兩個月就能頂住一場‘常德會戰’的消耗!
加上從國內源源不斷運回去的各種礦產,毫不客氣的說,全麵抗戰開始以後,我國軍隊幾乎是讓了半個國家的資源在跟鬼子乾!…。。
毫不誇張……
“要打仗啦……”
衝許朝陽說出這句話的不是常戰、餘明浩、劉根兒等人,而是直接找過來的曹坤。
當時許朝陽就坐在辦公室,誤以為這隻不過是自己當權了,曹家老爺子過來走動走動,可誰知道這位執掌過國家的‘賄選’老首腦,竟然有如此先見之明。
許朝陽還刻意問了一句:“曹老,怎麼看出來要打仗了?如今不是風平浪靜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