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你該多笑笑才是。”
李令月將手覆在了嬴政的臉上,眼神有些迷離:“你笑起來的樣子,真好看。”
嬴政聞言, 回想起上回李令月說的“美色誤人”, 眉峰微微一蹙,他唇邊那絲清淺的笑容便如水中的一道偶然劃過的漣漪那般消散不見, 重又恢複了麵無表情的樣子。
李令月直視著那雙近在咫尺的幽黑瞳眸, 癟著嘴道:“阿政,你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對?”
她才誇了嬴政的笑容,對方就不肯笑了。
不過, 話說回來, 能夠看到嬴政的笑容,真是難得。
李令月與嬴政接觸了那麼久, 他平日裡總是喜歡板著張臉, 真正笑起來的時候屈指可數,以至於李令月沒事就喜歡逗一逗嬴政, 妄圖引著對方破功。可惜,也不知是她手段太過拙劣, 還是對方定力太強,她幾乎沒有成功過。
也可能是當真沒什麼值得他情緒外露的事吧。
李令月看著嬴政淡漠的神色, 心中暗自猜測,在原本的曆史線上, 他滅亡六國之後,也不知他有沒有露出過發自內心的笑容。
“沒有故意和你作對, 隻是有些不習慣。”嬴政握住了李令月的手,阻止她繼續在自己臉上作亂:“我這次來,也有好消息要與你分享。”
“陛下要說的, 可是楚國之事?”李令月的注意力果然被轉移了開來,她滿臉好奇地看著嬴政:“我記得,楚國的朝臣與老封君,對昌平君都十分排斥。你是如何將昌平君推上楚王之位的?”
嬴政將他的布局跟李令月詳細敘述了一遍。
他的風格比較平鋪直敘,不會吊人胃口,李令月卻聽得津津有味。
原來,早在昌平君決定入楚之時起,嬴政便有了借由昌平君的特殊身份,插手楚國政務的想法。
既然李令月口中的楚國大將項燕都可以擁立昌平君為楚王,他為何不可?
嬴政以秦王的身份支持羋啟繼位為楚王,又讓蔡澤在楚國見機行事,設法為羋啟籌謀,為的便是以羋啟為媒介,分裂楚國,進而蠶食楚國。
至於羋啟本人的想法,在嬴政眼中已然不那麼重要了。
畢竟嬴政給過羋啟離開棋盤的機會,羋啟仍然選擇來蹚這灘渾水,嬴政自然也會順勢做出對秦國最有利的選擇。他對手底下的功臣是愛護的,但作為一名王者,他的這份愛護也是有限的。
羋啟自踏入楚國之後,便成為了對秦國而言不安定的一個因素。他願也好,不願也罷,都隻能成為嬴政掌心中的一顆棋子,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這次,羋啟是在寡人的支持下上位的,他天然便站在了楚國本土勳貴的對立麵。即使他想與那些楚國勳貴處好關係,也絕對無法得到那些勳貴們的信任。有羋猶與羋負芻在,楚國勳貴絕不會將寶壓在羋啟身上。他若想坐穩王位,便隻得依靠寡人。”
嬴政的眉宇間帶著些許傲然之色:“這一次,寡人不會給他背叛寡人的機會。”
“陛下是打算讓那昌平君做個傀儡楚王,還是……”
“若他識相,他便是楚地郡守,若他不老實,便讓他做個空頭楚王吧。”
嬴政道:“楚國老氏族勢力頑固,一時之間,難以將他們根除。縱使羋啟得了楚王之位,寡人能夠通過他掌握的楚國之地,也隻有楚國全境的一小半。依照寡人之意,先在楚王所轄之地,推行秦國新法。待尋到合適的時機,再將楚國老氏族的勢力連根拔起,將楚國全境納入我秦國的管轄範圍之中。”
秦國新法雖放鬆了對秦國黔首的桎梏,增加了許多惠民、利民措施,但李斯與嬴政目前的變法,並未觸及當初商鞅所變之法的根本。
商鞅所變之法,除了確定軍功製,鼓勵老秦人上戰場立功之外,還有十分重要的一條,便是削弱老氏族們的勢力,將大權歸攏於國君手中。
楚國因為老氏族勢力過於強大,未能完成變法,這也讓楚國在戰國時代的地位頗為尷尬——明明盤踞著最大的地盤,明明總體實力不弱,可當魏國,齊國,趙國和秦國相繼崛起之時,楚國卻偏居一隅,失去了爭霸之力。
當魏文侯、魏武侯在戰國初期將秦國打得節節敗退之際;當齊威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擊敗魏國第三代君主魏惠王,齊國逐漸取代魏國成為戰國一霸之時;當秦國因孝公商鞅變法而收複失地,令六國側目之際;當秦惠文王東出函穀,引得諸國忌憚,令蘇秦身掛六國相印“合縱抗秦”之時;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令趙國成為一流強國之際;當齊宣王險些率軍覆滅燕國之時;當秦昭襄王險些覆滅趙國之際……
楚國似乎一直在陪跑,從未進入過核心爭霸圈。
在群星薈萃的戰國時代,楚國黯然失色。
嬴政知道這是為何。一個“散裝”的楚國,縱然總體實力再強,地盤再大,也不足為懼。
隻是,楚王願意做那偏居一隅的“周天子”,嬴政是絕對不願意的。對他而言,楚地上的那些老封君,便是他在掌握楚地的過程中需要除去的障礙。
李令月撫掌道:“看樣子,曆代楚王沒能完成的變法重任,要由陛下這個秦王來替他們完成了。也不知楚王們泉下有知,是會感到欣慰,還是會感到氣惱呢?”
“楚國先王中倒也有明白人,可惜楚國在行變法之事時,已是主弱臣強。楚王縱然有心收攏大權,卻已無力回天。”
嬴政道:“於楚王而言難如登天的事,對寡人來說卻不成問題。那些楚國老氏族們若是識相,或可保留一點祖上傳下來的勢力,若是不識相,便讓他們步我秦國那些老氏族的後塵!”
當初,商鞅在秦國境內行變法之事時,反對的最為激烈的,便是秦國境內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秦國老氏族勢力。
如今,秦法猶在,那些老氏族們卻漸漸在秦國朝堂上銷聲匿跡。
秦孝公與商鞅既能收拾秦國境內的老氏族,嬴政便能收拾楚國境內的老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