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危機感,是他多次遊走在生死邊緣鍛煉出來的,他絕不會輕忽。
趙王偃正暢想著自己贏了秦軍之後如何風光,聽了廉頗這話,不高興地道:“寡人從前聽說廉老將軍英勇善戰,沒想到,老將軍竟然膽小如鼠。果然是人老了,膽氣也消了嗎?”
“你若畏戰,便留下兵符滾蛋,寡人換樂乘來。”
廉頗是曆經幾朝的老人,他見趙王偃對他這樣不客氣,頓時大為光火。
“大王既然這樣看不上我,那您願意用誰就用誰吧!”
樂乘也配與他相提並論?真是氣煞他也!
眼見著廉頗將兵符甩在桌案上,拂袖而去,趙王偃不由皺起了眉。
寵臣郭開趁機在一旁道:“大王,廉頗實在是太囂張了!他仗著過去的功勞,絲毫不把您放在眼中啊!”
廉頗的傲氣,並不僅僅是針對趙王的,在郭開麵前,他也同樣如此。
即使如今郭開深得趙王寵幸,位高權重,廉頗依舊不把郭開放在眼中,隻當他是個巧舌如簧的小人。郭開怎麼可能對廉頗有好感?
郭開逮著機會,自是要在趙王麵前給廉頗上上眼藥的。
“寡人知道!”趙王偃冷冷地道:“寡人知道,寡人上位沒幾年,還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所以他們看不上寡人。”
越是這樣,他就越要做出些功績來不可!他要讓廉頗這樣的老臣知道,他並非離了他們就不行!
就這樣,樂乘接替廉頗擔任本次攻“秦”主帥。
他知道廉頗是怎麼下台的,自然不會違逆趙王偃心意。
廉頗當日甩臉子給趙王看,本是存了幾分賭氣的心思。
他見趙王偃說要讓樂乘來替代自己,就當真找來了樂乘,這下才真惱了。
戰國之時可沒什麼忠君愛國的說法,許多有才乾的人都是合則留,不合則去。在這個國家得不到重用,換一個國家遊說該國君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廉頗雖事趙數十年,卻也沒打算徹底把自己綁在趙國的大船上。
他緊咬牙齦,心中發了狠。既然趙王有眼無珠,不肯用他,為何他不能去彆的國家試試?
他的功績擺在那兒,總有國君有識人之明!
廉頗離開邯鄲,前往魏國大梁的那一日,恰逢“秦”趙開戰。
他莫名對那支“秦軍”有些在意,因此停下了腳步,遠遠站在一邊旁觀。
然後,他看到了一副慘烈無比的畫麵。
趙王的準備時間多了兩日,又多召集了兩日的士兵,最終抵達邯鄲的士兵共計十萬人,與“秦軍”相當。
這十萬趙國兵卒在樂乘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衝出了邯鄲城,將“秦軍”打得節節敗退。
正當趙軍春風得意之時,準備收割敵人性命時,不知從哪兒衝出三萬騎著高頭大馬的士兵,將他們的陣容完全衝散!
不少趙國兵卒對此毫無防備,摔倒後被馬蹄踐踏而死。
一些僥幸存活下來的趙兵,也被輕騎兵分割成一塊一塊,各自為戰,重騎兵則反複對他們進行衝擊。
趙國兵卒在敵方規模龐大的騎兵麵前,柔弱而又無力。
幾乎每一刻,都會有趙國士兵死去。由於騎兵們穿著防禦力極高的甲胄,趙兵能夠對他們產生的傷害微乎其微。
當趙軍傷亡人數達到一成時,有人開始潰散而逃。當趙軍傷亡人數達到兩成時,趙軍幾近崩潰。
然而,沒有人敢投降,長平一戰,趙兵的投降,卻換來了秦將的坑殺,沒有趙兵敢心存僥幸。
當趙兵的傷亡人數達到三成時,這場單方麵的殺戮終於停止了——趙軍餘下的七成士兵,都被早就埋伏在一邊的“秦軍”步兵五花大綁,成了俘虜。
李令月立馬打開翻譯器,命人給趙王去了一封口信。
她要那麼那麼那麼多的糧食,才肯答應放了這些士兵。趙王要是還想留住這些士兵的命,就趕緊拿糧食來換!
那名被李令月放回去給趙王報信的士兵想要讓李令月親筆寫一封書信,他好拿回去給趙王看。口說無憑,要是他說的話,王上不信該怎麼辦?
李令月表示,寫書信什麼的是不可能的。
她如今就一文盲,無論是七國文字,還是周朝雅言,都不會寫。
那名趙國士兵卻不相信“秦國”將領會不識字,他私底下腦補了一堆,想著是不是秦王對這名女將還有彆的吩咐,所以她不肯這麼輕易放過趙國。
趙王偃聽說自己派出去的軍隊全部敗落於秦軍之手後,麵色蒼白,險些一頭栽倒在地。
一旁的郭開對他道:“王上,現在不是發呆的時候。那隊秦軍在打敗我趙軍之後,既然沒有直取我趙王宮,說明此事還有轉圜的餘地。也許咱們割些土地給秦國,便能過了眼前這一關……”
“對,你說得沒錯!來人,快快去鹹陽為寡人送信,寡人要給秦王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