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戰在即(1 / 2)

自黎玉田張貼了辱罵李自成的告示後,山海關、永平府等地頓時籠罩了一股緊張的戰爭氣氛。

大順委任的京畿官員全部自行撤往京師。

眾多剛剛返鄉的農戶、商戶再次收拾了行李,往西往南而去。

人人都道山海關朝不保夕了。

另一方麵,李自成新定天下,一在招撫河北、山東等地,二在準備南征,三要準備對付四川的張獻忠。

所以並不想真的和頗有戰力的關寧鐵騎開戰。

李自成猜想,吳三桂反水,很可能是因為劉宗敏擄去了陳圓圓,這也並不是多大的事。

他以吳襄的名義寫信規勸吳三桂,希望父子之情能使他幡然醒悟。

同時揮師十萬東征,裹挾了明廷太子、定王等人,武力威懾的同時,希望通過君臣之義招降吳三桂。

……

山海關內,朱友健看著多爾袞的回信,笑而不語。

看罷,伸手遞給吳三桂。

“臣不敢,一切請聖上定奪。”吳三桂拒不接信。

現在是敏感時期,吳三桂才不會過多接觸核心機密。此事不管成敗,對他吳三桂都沒有壞處,所以近期他一直裝孫子。

朱友健也不廢話,說道:“我口述,你執筆回信。”

“遵旨。”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為先帝報仇。奈山海關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速選精兵,直入中原。

三桂自率所部歸降,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京畿,獻黃河以北之地予大清。”

吳三桂寫罷,呈給崇禎。

朱友健大約看了看,命送去沈陽。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回信時,已率8萬大軍行至翁後,他喜不自勝,似乎中原這花花世界已在掌中。

他當即調整進軍計劃。

原本建虜八萬大軍按照以往慣例,兵分三路進軍。

五萬主力由多爾袞統領,經守衛薄弱的喜峰口入關。直入黃淮海平原,再徐圖江南。

一路兩萬人的偏師由阿濟格統領,經張家口入關,直取山西。

另一路一萬人偏師由豪格統領,經山海關入關。最低要求是牽製住關寧軍。

但是山海關從沒被建虜攻破過,絕對是長城一線最硬的骨頭,這明顯是多爾袞給豪格挖的坑。

如今吳三桂投降,多爾袞直接接管了豪格的偏師,親率6萬人直奔山海關,三路人馬變成兩路。

建虜主力大軍當日就接到軍令:急速行軍,五日內抵達山海關。

……

四日後,朱友健派出去的偵騎快馬送回消息,李自成主力已經在山海關南50裡駐紮。

一眾文武圍坐在一張方桌前,看著桌上景象,都露出吃驚之色。

這方桌上,赫然是縮小版的山海關,周圍山坡、河流無一不缺,甚至一些稍大的岩石和農舍也曆曆在目。

如此惟妙惟肖的“地圖”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均心想,聖上真乃神人!可惜隻是奇技淫巧。麵對李闖大軍沒甚大用。

“諸位愛卿以為,就憑山海關內守軍,可守幾日?”朱友健率先發問。

黎玉田、高第環顧一周,見沒人說話,相視苦笑,心道:“要是之前全力備戰,力守半年沒有問題,可如今在崇禎的亂指揮下,相信三日內就會失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