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一路小跑過來:“聖上,工作手冊上交代的明白,相信臣等三日內就能去辦差。”
“乾得不錯。那些罪官的田產可都整理清楚了?”朱友健問道。
“按聖上吩咐的地方,已經統計完成,登記造冊。目前,大寧都司、山東都司、河南都司,共有耕地9051.26萬畝,其中,水田145.65萬畝,水澆地2807.60萬畝,旱地6098.01萬畝。”高第回稟。
“好。快點上手,將這3000士兵分成3人一組,派駐到各地,開始分地工作。”朱友健高興地說。
“遵旨。”
“切記,按照手冊所載,一步一步的進行。到時候發動百姓,踴躍參軍,保衛自己的田產!”朱友健興奮的說道。
“大明各地失地流民無數,如今不用交遼餉、繳餉、練餉,還免了十年田賦,百姓哪能不踴躍參軍保護田地的道理。”高第恭維的說道。
朱友健很是滿意高第的領悟力,大聲對眾兵說道:“大明的勇士們,你們此行,是拯救百姓於水火,是百姓的大恩人。
如果百姓自願參軍保家衛國,就帶回軍營,成為爾等屬兵。
帶回十人,爾等即為小旗,帶回50人,爾等即為總旗,帶回250人,爾等即為把總!
為了保證民間生產,各地參軍名額限定在750人,擇優錄取。”
“聖上聖明!聖上仁慈!”
“聖上愛民如子!”
……
“叮鈴鈴……叮鈴鈴……”
京師街頭,一隊身穿飛龍袍的“騎兵”引起了街頭百姓的圍觀。
要不是畏懼其官威,早就上去圍個水泄不通了!
熊威一騎當先,意氣風發的騎行在京師街頭。
他按崇禎旨意,帶著飛龍軍和嶽家軍,騎著新製造出來的木質自行車,進京述職。
不多會,養心殿內,朱友健看著風塵仆仆的熊威和嶽班,感慨萬千。
這一個月裡,要不是二人作為奇兵,大明恐怕真要完蛋了。
“熊威啊,這自行車可比馬好騎啊?”朱友健笑嗬嗬的問。
“回聖上,聖上設計的自行車奧妙無窮,還不用和馬一般需要吃草。就是……就是在荒野裡騎,擱的屁股疼。”熊威訕訕的說道。
“哈哈哈,這些自行車先安置在京師,送給維持治安的那些兵吧。等今後官道修好,再配備軍中。”朱友健說完,又看向嶽班。
嶽班見到崇禎看著自己,連忙說道:“聖上讓臣做的自行車、滑板、四輪馬車、三輪腳蹬車都已經做出大量成品。”
“好啊,朕沒看錯人,我看你離封侯不遠了。”朱友健讚道。
“臣不敢奢求封侯,能幫聖上分憂解難,臣就心滿意足了。”嶽班恭敬的說。
此地不比荒野,在皇宮大內,嶽班謹小慎微,生怕自己說錯話。
“平通伯越來越會說話了。可是,你可不能把心思都用在人情世故上。得專研技術活。”朱友健提醒。
“臣謹記。”
“好。守信,將圖紙給平通伯。”
嶽班對崇禎的設計圖有些免疫了,見到這幾份圖,依舊驚為天人。
“這是步槍、手榴彈、迫擊炮的圖紙。你拿回去好好研究。朕準你京師內調取所有鐵匠、木匠,包括在神機營、皇城內的。”
嶽班大喜,連連磕頭謝恩。
朱友健這幾天除了新政策的安排,還仔細考察了這個時代的工業。
冶鐵工藝馬馬虎虎能用,但是缺少製作彈簧的工藝。受此限製,很多熱武器無法製作。隻能慢慢研發。
同時,硝石等物品也是緊缺的厲害,急需開采。
如今兵力匱乏,軍備稀缺,暫時沒法對外用兵了。
好在曆史上弘光朝廷從沒打算北伐,如今建虜和李自成也被打殘,周圍軍事壓力不大。
財政上,有李自成這個送財童子,又失去了對江南和西部的控製,不用給那邊官員發俸祿,更不需要屯兵遼北。
花銷大大減少。
除了尋找太子,也沒什麼特彆重要的事了。
所以,朱友健考慮最多的,是在黃淮海平原、燕山山區、沂蒙山山區的發展問題。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第38章 摸底考試)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