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山西長城的事情,還沒傳到京師。
但是發生在南京的事情,已經傳入京師了。
五月初十這天,南京弘光皇帝嘉獎黎玉田、吳三桂、高第的聖旨就送達京師。
宣旨太監聽聞崇禎沒有殯天,嚇得魂不附體,跪在午門外請罪。
消息一經傳出,京師大震,要求討伐唐王和江南四鎮將領的奏折,雪片般飛到崇禎龍案。
李邦華更是氣的大罵,寫了長長的討伐檄文,廣發天下。
2000餘新晉官員,個個義憤填膺,紛紛發出討伐檄文。
黎玉田、吳三桂身在遼東毫不知情,但是身兼羽林左衛統領、錦衣衛指揮使兩職的高第,嚇的麵無血色。
皇宮剛剛開門,他驗過宮牌,就跪在了養心殿門前,大氣不敢出。
王承恩忙將此事報給了崇禎。
朱友健嗬嗬一笑,對王承恩說:“你看,我又說對了。南京確實會有藩王登基稱帝,更會嘉獎山海關三將!哈哈哈……”
王承恩心悅誠服,口道聖明,“那臣讓高統領覲見?”
朱友健瞪了一眼王承恩,“自作主張,朕有說過高第無罪麼?”
王承恩一愣,跪下請罪,不敢多言。
“妄揣聖意!你去自領5仗,麵壁三日。”朱友健厲聲道。
王承恩冷汗連連,連稱知罪,謝恩後退去領罰。
定王在一旁聽得清楚,滿臉疑惑,但是不敢發問。
“吾兒可有疑問?”朱友健看到朱慈炯神情,輕聲問道。
“兒臣不敢說。”
“此地無外人,你我非君臣,乃父子爾,有疑但說無妨。”
“兒臣知道了。父皇,既然您早就料到有藩王在南京稱帝,為何不提前去阻止?”
朱慈炯對於唐王稱帝極其憤怒,恨不得今日就能遣軍平叛。
“吾兒,你可仔細讀了土地革命工作手冊?”朱友健問道。
“讀了。”
“那你說,此政策可是安定天下、收取民心、與民休養的好政策?”
定王見崇禎顧左右而言他,不知其意,但是依舊謹慎的答道:
“兒臣不敢妄加評論。但是近期聽外臣說起,百姓無不歡顏,踴躍參軍,以致軍營堵塞。”
“這就對了。那你認為此政策的第一步是什麼。”
“自然是收攏土地。”定王迅速回答。
“很好。那江南文武百官,廣大宗室,誰家不是良田萬畝?如果不擁立新帝,朕拿什麼罪名沒收他們私田?”朱友健沉聲道。
朱慈炯瞪大眼睛,滿是震驚,意思很明確:
“爹啊,你這是釣魚之執法啊!”
朱友健看到定王眼神,會心一笑,緩緩說道:
“近年來,我大明歲入不足白銀400萬兩,僅僅遼東就需要600萬兩,還要供給百萬宗室勳貴,又是200萬兩,全國文武俸祿又是百萬兩。
連年旱災、蝗災,饑民無數。餓殍千裡,也要用銀用糧……”
定王聽得愣神,百萬百萬百萬,這錢如流水,就算北京是座銀礦,整日開采,也入不敷出啊。
“朕這些年,有兵用不到,直到被闖賊掏了京師,也遣不動江南百萬雄兵。何也?不給兵餉,讓他們餓著肚子來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