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軍出征的李岩,一路上看到京東百姓春耕場景,愣愣出神。
“闖王自詡為了天下百姓吃飽肚子而造反,卻也不曾組織過如此規模的農民耕種,甚至為了擴充大軍,肆意擄掠、驅趕流民。
遠在四川的張獻忠,更是如土匪般,不論有無田產、是否自願,隻要是活人全部充軍,所過之處可謂是寸草不生。”
相比之下,起義軍這十多年喊打喊殺的崇禎皇帝,竟然如此體恤百姓。
真像一個笑話。
經過永平城外時,李岩更是看到了新型的農具。
據說是朝廷免費分配的,共享共用。
細問之下,才知道這是天啟皇帝設計的一種犁,兩個木棍呈人字形張開,交界處固定好犁刀,利用杠杆原理,使用人力就能輕鬆犁地。
據說,這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用了這種杠杆犁,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就比得上一頭耕牛。
還有一個專門為婦女設計的手拉犁,一杆近兩米的曲柄,一個獨輪,就能讓婦女下地耕作,三兩人就比得上一頭耕牛。
百姓分到地,白得了種子,又發了這神奇的農具,莫不稱頌天家。
在分田地工作小組的宣傳下,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這對天家親兄弟,猶如軒轅在世一般,多年來為了百姓是儘心竭力。
要不是貪官汙吏從中作梗,天下早就沒有吃不上飯的百姓了。
就連土地革命,也被分田地小組宣傳成多年前,萬曆皇帝的政策,隻可惜貪官阻撓,至今才得以實施。
京畿地區百姓人人稱頌大明皇室,甚至有人日日為天啟帝、萬曆帝上香,尊為天神。
李岩早就聽聞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個木匠皇帝,更知道他玩物喪誌,專雕漆器、床、梳匣,常年不理朝政。
誰知他竟然如此愛民,設計出了這種省力的農具,更有傳聞,所向披靡的五箭弩,也出自天啟帝之手。
但是奸臣當道,以致這幾種驚世之物被鎖宮闈,不能澤被蒼生。
當大軍到了山海關,滿心疑問的李岩再也憋不住了,幾經通報,終於等來崇禎接見的旨意。
李岩抱著必死之心,走進崇禎書房,草草參拜後起身,眼前景象再次讓他大吃一驚。
崇禎端坐在方桌前用餐,桌子上隻有2碟小菜,一碗麵條。
帝王膳食竟然如此粗糙。
崇禎見李岩發呆,笑了笑:“怎麼,餓了?要不過來一起吃?”
“草民不敢!”李岩下意識的回答。
“草民有要事稟報。”李岩整了整衣冠。
“知道你有要事,說吧。”
“草民不叫李十六。”
“知道。”
“草民李岩。”
“嗯,繼續。”
“草民是李自成帳下軍師,原名李信,家父李精白曾任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
田守信聽了一驚,謹慎的盯著李岩的一舉一動,生怕他暴起襲擊崇禎。
“那日看你氣度,朕就猜到你是闖賊中的重要一員。朕不深究,你不隱藏下去,作甚要自尋死路?”朱友健喝了一口麵條。
“草民這半月所見所聞,與平生所知大相徑庭,以致寢食難安,不惜這賤命,也要問清來龍去脈。”李岩一臉認真。
朱友健啞然失笑,“問吧!”
“手拉犁、杠杆犁真是天啟所製?”
“然!”
“土地革命真是萬曆多年前的未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