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得捷,寧遠城內還有多少人馬?”朱友健沒有下馬,居高臨下的問道。
“回聖上,基本都派出去了,隻留了1000人馬。”高得捷本來興奮至極,但是崇禎問起留守人馬,又緊張起來。
隻有1000人馬了,萬一建虜攻城,怎麼擋得住。
“還有多少百姓?”朱友健又問。
“大部分百姓在3月南下,如今不足5000人。”高得捷道,
“好,大約6000人。你組織一下,寧遠全部軍民,出城往南20裡,於鐵馬山至海岸線15裡的狹長地帶,一字排開,廣豎旗幟,將北去之坦途截斷,作為疑兵。”
“遵旨!”高得捷先應旨,接著高聲道,“聖上,寧遠城不防守了嗎?”
寧遠城長寬各800餘米,高十多米,護城河深5米,是典型的防守型城池,難道就這麼留給建虜。
“四門全部打開,一人不留!”朱友健道。
“那萬一建虜入城,固守城池如何是好?”
“朕巴不得他們入城固守!”朱友健笑道。
“王德發,你換馬,帶上人立刻去錦州傳朕口諭。
讓吳三桂領20000人馬,迅速南下,全力堵截北逃建虜。
讓蒙古三部參將,帶領所有人馬,進入鬆嶺後散開南下,在山間圍堵北竄的建虜。
黎玉田留守錦州,安頓好蒙古三王,同時部署人馬守住大淩河,做最後的攔截!”
“遵旨!”
周英駱看著連連發號施令的崇禎,幾疑在夢中,這個凶悍的武將,竟然是當今聖上!
之前看他武藝超群,現在又一副運籌帷幄的氣概!
感歎道:怪不得能帶兵打退李自成,殲滅多爾袞,果然雄才大略。
“走,我們去鐵馬山觀戰!”朱友健換了馬,帶著王承恩、周英駱隨著大隊出城南去。
……
多爾袞將手中人馬都撒了出去,身邊隻留了50人,如今大半天過去,隻找回來三件龍袍,連崇禎屍體都沒有,更彆說活人。
“傳令蘇克薩哈、索尼,明軍援軍就快到了,馬上回軍廣寧,徐圖後計!”
索尼得了軍令,氣的將馬鞭狠狠摔到地上,轉悠了一圈,聚攏了為數不多的騎兵,開始北撤。
蘇克薩克沒有接到軍令,此時他正奮力追趕一個“崇禎”,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多爾袞遙望山海關方向,想到那日兵敗如山倒的情景,心裡一陣氣血翻湧,愣愣的看了半晌,轉過頭來,縱馬北去。
……
山海關內,守將宋旗祥得知黃升叩門,親自出門迎接。
“留下500人守城,其餘人等隨我北上救駕。”始一見到宋旗祥,黃升不顧禮儀,直接大喊道。
“救駕?”
“快,聖上在關外遭遇伏擊,情況緊急,速速點足人馬出關!”黃升言簡意賅。
宋旗祥鼻子都嚇白了,慌忙回城點兵。
僅僅一炷香時間,3500騎兵殺出城去。
……
鐵馬山頭,朱友健登臨山巔,遙望山下狹長的平原,旌旗展展,人影綽綽。
感慨道:“這高得捷算是個乾才,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將攔截線布置完成!唬的建虜繞道遠行不成問題了!”
“都是聖上英明神武,指揮得當!”王承恩不失時機的拍著馬屁。
看著山下壯觀的陣勢,回想這一天來的遭遇,朱友健不由得低語: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偉人的詩詞總是那麼大氣磅礴。
此時此景倒很貼切。
周英駱聽了,在心裡細細品味,越品越心驚,這詞端的是大氣磅礴,想不到崇禎皇帝,居然文韜武略!
她生在將門,父親同僚或文或武極多,她見過不少所謂的高人、名仕。
但依周英駱所見,從無一人有眼前的大明天子之無敵武藝,從無一人有眼前的大明天子之磅礴文采,從無一人有眼前的大明天子之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