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培養工匠時間很長,今冬之前,增加不了多少人手。”趙甲第以為崇禎要增加人力,隨口就說出自己想法。
“你們人手可不算少呢!朕剛才算了算,加上學徒,軍火局能有將近3500人,但是真正能出產成品的,也就那百餘老師傅。”朱友健道。
趙甲第點頭稱是。
“所以,你們不是人手不足的問題,是分工的問題。應該讓所有人都參與成品的製作。”朱友健緩緩說道。
趙甲第依然跪在地上,“皇上明鑒,普通工匠和學徒工,做不了那麼精細的活,隻會浪費材料!”
湯若望也躬身道,“皇上,我們的材料,不論是青銅,還是精鐵,都很稀缺,不能再浪費了!”
朱友健看著憂心忡忡的二人,很是無奈,“一定要什麼技巧都學會了才行?”
“一定!”趙甲第鄭重其事的點頭。
朱友健不禁莞爾,“這裡太吵,走,去正堂吧,到地方我給你們細說。”
眾人隨著崇禎去了正堂,朱友健坐好,其他人分列站立。
“剛才那位老師傅說了,製作槍管有4個步驟,之前之後還有更多步驟對吧。”朱友健問道。
趙甲第稱是。
“一個工匠學會全部工序,耗時良久對吧。”
“正是如此。”趙甲第再次點頭
“所以啊,不能讓工匠學習全部工序!”
“不學,不學哪成?”趙甲第認定崇禎是個外行,完全不懂軍械製造的流程。
“卿等聽我說。”朱友健清了清嗓子,“如果每個人,隻學一道工序,能不能很快熟練起來?”
“那是自然。”
“所以,按每個工序的耗時長短,分派數目不一的工匠學習,每人隻學一個工序,今後也隻做這一個工序,做完後,就將半成品傳給下一個工序的工匠……”朱友健說的很慢,給他們思考的時間。
“著啊!”嶽班拍手。
趙甲第疑惑的看向嶽班,“平通伯,你這就懂了?”
朱友健微笑著,示意嶽班說說自己的見解。
嶽班躬身,“趙大人,軍火我可能不是很懂,我就拿弩箭舉例子。本來一個人做弩箭,要製作箭羽,還要製作箭杆、箭頭。”
趙甲第點頭。
“但是如果分成四人去做,一個人專門做箭羽,不管其他;一個人專門做箭杆,也不管其他,又一人專門做箭頭,最後一人……”
“對呀。”湯若望驚喜,“最後一人專門組裝!無論哪一步,都能做到最熟練,學的又非常快!”
趙甲第不是愚笨之人,聽到此處,頓時懂了。
“原來意義上的“老師傅工匠”就不複存在了,存在的隻是箭羽工匠、箭杆工匠、箭頭工匠、組裝工匠,各司其職即可!”
朱友健點頭,“正是如此。”
趙甲第道:“此方法好是好,但是一旦出現劣質軍械,無法追責,臣擔心有人偷工減料!”
“這個好辦的很。”嶽班說道:“軍械不記個人的名字,記線名。一條線上的人,互相檢查。後一個工序檢查前一個工序的半成品,組裝工匠檢查全部零件,出了問題,全員連坐。”
趙甲第拍手,“平通伯這個方法好,運作好了,興許比單人負責的次品率更低!”
朱友健看著幾人討論,放下心來。
這些人都是專業人才,隻要給他們一個方向,他們自然可以根據現在的工藝水平和工匠能力,組織好最優方案。
這種專業性的操作,朱友健不準備插手,就這麼看著幾人討論。
趙甲第幾人越說越來勁,幾乎忘了皇帝的存在,直到將各個細節都討論好了,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