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火攻挈要(1 / 2)

《火攻挈要》是崇禎令湯若望編著的軍火叢書,已經於崇禎十六年完本,如今正在加速印刷,作為軍火局的頂級資料。

此書分上、下兩卷,另附《火攻秘要》一卷。集中了明代火器的技術成就,並吸收了西方造炮技術的先進成果。

對佛郎機、鳥銃、斑鳩銃、火箭、噴火筒等火器的製造作了詳儘說明。還介紹了各種火藥的製作、貯藏、性能、配方和火銃的試放、安裝、教練、搬運等內容。

如今,又加上了朱友健設計的步槍、迫擊炮等內內容,堪稱這個時代世界第一軍火書籍。

湯若望上前一步,“回皇上,所有新技術都加入進去了。另外,臣有一個驚喜給聖上。”

“哦?是新發明嗎?”朱友健問。

湯若望去倉庫內,取出一杆用布包裹的物件,緩緩走了回來。

“這是湯神父新研製的火銃?快給朕看看!”

湯若望緩緩打開裹布,露出一支火銃。外形和鳥銃基本一樣,但是少了點火裝置,沒有火繩。

“皇上,這是燧發槍!不用火繩,在雨天也能使用!”湯若望說道。

朱友健是真的驚喜,雖然現在軍火局能做出步槍,但是產量很低,尤其是子彈,因為技術限製,底火等關鍵部件的產量更是慘不忍睹。

但是燧發槍就不一樣了,它和鳥銃的很多部件可以通用,而軍火局一個月可以生產2000支鳥銃,換句話說,軍火局一個月可以生產2000支燧發槍。

鳥銃由於需要先點燃火繩,才能擊發,遇到下雨天,就成了廢物。

和鳥銃這種火繩槍相比,燧發槍有著明顯的優勢。

輕便、短小的滑膛槍,更加堅固的金屬槍管,後發點火的機製,可以讓鉛彈達到305米/秒的初速度,殺傷力完全不遜色於同時期的重型火繩槍。

不僅如此,這種依靠燧石撞擊鋼片激發火藥池的武器,有將近三分之二的點火成功率,而火繩槍則隻有一半。

另外,火繩槍點火時需要明火,這就導致火槍手們在列隊時必須保持將近一米的間隔,否則一旦自身攜帶的火藥被身邊戰友打火引燃。

燧發槍就沒有這方麵的顧慮,因此,燧發槍兵可以肩並肩排列成更加密集的陣型,而這又進一步增加了火槍部隊在單位麵積內的攻擊力。

湯若望還製造出了橢圓形的紙殼彈藥,極大提高了滑膛槍射速,子彈發射時,紙殼又填補住了子彈與槍筒之間的空隙,更是加快了火藥填裝的速度。

“皇上,多虧了範鉉超從南洋買回來的彈簧,我們經過仿製,才能做出這燧發槍。”湯若望道。

朱友健點頭,拿著燧發槍愛不釋手,問道,“如今每個月最多能生產多少支燧發槍。”

“原本一個月可以生產2400支,如果按照陛下的流水線工序,臣算了算,一月生產5000支應該沒有問題!”焦勖躬身說道。

他是負責督造燧發槍的,對產量很是清楚。

“5000支,等到10月,朕的火龍軍就能成軍了吧!”

朱友健心裡激動,如此產量,到初冬就能裝備一支20000人的燧發槍軍隊,另有2000人的步槍隊伍,再加上手榴彈和迫擊炮加持,不得打的建虜哭爹喊娘啊。

朱友健端著燧發槍,手指扣動扳機,啪啪的聲響不斷傳來,聽著這美妙的聲音,他的心甚至已經得到戰場,想到大明士兵決戰千裡的意氣風發。

“來,找人試試槍,朕要看看!”

趙甲第連忙上前,“皇上,此地試槍有些危險,臣這就派人去校場準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