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鄭森歸來(1 / 2)

崇禎聽士卒喝彩,並沒停下,將突刺的十六個分解動作一一演示,士卒不斷叫好,人人心潮澎湃。

突刺共有突刺、防左側擊、勾踢下砸、上步撞擊、外撥轉身刺等十六個分解動作。

朱友健再熟悉不過。

等他全部示範完,大聲說道:“突刺是拚刺的主要手段,日常訓練要不斷練習才行,更要記住要領。

操練時,左手主要掌握方向,兩臂向目標用力推槍,同時以右腳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使身體向前,隨即左小腿帶動大腿向前踢出一大步,在左腳著地的同時刺中目標!”

士兵聽得認真,皇上親自教導,誰敢分心,這種機會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突刺時,一要快,二要狠。”崇禎依舊滔滔不絕:

“快,就是對準突刺點後迅速刺過去,不能把槍後拉一下再刺,後拉就等於告訴敵人,我要刺你了,對方有了準備,你就刺不到了。

狠,就是要兩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腳的蹬力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敵人……”

看著高聲教導普通士卒的崇禎皇帝,周櫻落眼神迷離。

眼前之人,一會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一會又像是鄰家的兄長;一會是書生氣十足的形象,一會又是雄赳赳的武夫。

她回想起二人初識時,崇禎揮動長矛的颯爽英姿,回想起這個帝王於戰場中席地而睡的從容氣度,更回想起那天大雨將二人困在房中的情景……

回到京師,這位皇帝經常屈尊帶自己騎馬、放槍,細心的照顧自己起居,難道……

周櫻落眼神一刻也沒離開崇禎,看著崇禎認真的樣子,小臉不禁紅了起來。

遠處,施邦曜滿頭是汗,正在一個仆從的攙扶下,往這邊趕來。

田守信遠遠看見了,連忙小聲告訴崇禎。

崇禎轉頭看去,發現施邦曜的汗水和急切的表情,知道定有大事發生,隨即停了教導,整理衣衫,主動迎了上去。

施邦曜見崇禎走來,更是著急,甩開步子快速小跑往前,到了近處,隨即跪下:“皇上,緊急軍情,昨日下午,福建水師的三十艘大船,突然出現在天津外海!”

崇禎聽了,立馬想到鄭成功,連忙問道:“你可知領隊的是誰?”

施邦曜道:“臣還不知。天津守將見有福建船隻突然出現,知道朝廷並沒有征調福建水師,先一步做了防守措施。

但是天津守軍無力出海,沒法臨近偵查,但是也不許船隻靠岸,到昨日夜裡,雙方還在僵持。”

“應是鄭森的船!”崇禎心裡猜測,隨即朗聲道:“你告訴天津那邊不必緊張,即便福建水師已經投賊叛變,這點船對朝廷也構不成威脅。”

“是。”施邦曜還是疑慮。

“如果朕猜的沒錯,那些船應該是鄭森的。你親自去一趟,儘快和船上的人取得聯係。若是主事者是鄭森,就讓他上岸,來京見朕。”

“遵旨。”

施邦曜聽崇禎語氣鎮定,猜測皇上提前知情,心裡稍安,趕緊行禮出了校場,帶人趕往天津。

崇禎的思維被天津那些船隻打斷,沒心思繼續當他的“教官”,將突刺的要點講解過後,準備起駕回宮。

“皇上!”那名把總突然跪地高呼,似是有話要說。

崇禎奇怪,轉過身來,問道:“何事?”

“末將……末將有疑問,末將想……”

旁邊參將見這人敢直接向皇上進言,心裡很是緊張,拚命的使眼色。

見這個把總吞吞吐吐,欲問還怯的樣子,崇禎笑了笑,說道:“不必膽怯,有問題就問,要是問的好,朕還有賞。”

那名把總穩了穩心神,道:“末將鬥膽,請問皇上,為何要先爭建虜,在平江南?”

“有什麼不對嗎?”崇禎皺眉,反問道。

那人一愣,想了想,道:“江南謠傳不斷,以致藩王自立,已經亂了正統。天下幾近分崩離析。

古人雲,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故,末將以為,皇上應該南下平叛,安定人心後,再行北伐。”

崇禎聽了,對這個人升起了好奇心,問道:“你叫什麼?是哪裡人?”

“末將張煌言,浙江人!”

“張煌言!”崇禎吃驚,他怎麼會在京師,還做了飛龍軍把總?

張煌言的大名,朱友健是知道的。

曆史上,建虜攻破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弘光朝廷覆滅,二十五歲的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毅然參加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的勤王軍,並奉表到天台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

後聯絡十三家農民軍,與鄭成功、李長祥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直到康熙三年,隨著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在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

同年被叛徒出賣,被俘遇害。

後世將與嶽飛、於謙並稱“西湖三傑”,是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

“朕記得你是崇禎十五年的舉人,文武雙全,但是,你人應該在浙江,為何在京師從軍?”

張煌言聽到崇禎知道在自己,心裡又是吃驚又是激動,道:

“末將聽聞京師收複,北方分房分地,疑慮重重,遂孤身前往京師求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