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內外形勢(1 / 2)

三方打了幾仗!」聞軒道,「但是,不論是漢中的吳汝義,還是張獻忠,都沒能在軍事上占到便宜,甚至還吃了幾次敗仗。

這迫使漢中城的順軍和張獻忠聯合起來,對外宣稱共同抗虜。

原本「三國鼎立」的格局成了「孫劉抗魏」的局麵。冬天一到,都停了軍事動作,目前又僵持下來了!」

崇禎相信,在李自成遲遲不予援助的情況下,吳汝義投靠張獻忠,大西政權控製漢中城是早晚的事。

到時候,以張獻忠的脾氣,一定不會容忍阿濟格在漢中肆虐。他坐擁四川盆地的資源和戰略空間,又有李定國等名將的輔佐,實力不可謂不大。

同時因為阿濟格對漢人的屠戮,張獻忠一定會得到所有民心,形成全民抗虜的局麵。就看張獻忠能不能看到這一點,並且好好利用起來。

但是按曆史上他的作為,應該是沒有這麼深遠的戰略眼光。

結合各方因素,張獻忠和阿濟格鹿死誰手,還是個懸念很大的問題。

「遼東的事情已經基本完成了,等追回豪格,張煌言他們再拿下遼南,朕就可以著手對付阿濟格了,也免得他繼續屠戮中原。」崇禎沉聲道。

「皇上仁心!臣佩服之至!」聞軒是真的佩服,說出了真心話。

但是崇禎一笑,隻把這個當做日常恭維,沒辦法,奉承他的話太多了,誇讚之言無窮無儘,崇禎隻能一概推開,才能保持理智,不至於迷失在歌功頌德中。

「福建那邊又是什麼情況?朕覺得唐王不會很安分吧!」

「登基了!」聞軒麵帶氣憤,恨恨的道:「逆賊鄭芝龍正式擁立唐王登基稱帝,年號隆武。打著為皇上報仇的旗號,正在聯絡各地官員,要求他們效忠!」

「到底是登基了!太沉不住氣了!」崇禎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還有些吃驚。

畢竟,曆史上唐王是在弘光被建虜抓住後才登基的,現在不僅僅比曆史上早了半年多時間,還形成了與弘光政權分庭抗爭的局勢。

聞軒見崇禎麵不改色,不禁暗暗佩服,像這種謀逆大事,哪個帝王不得火冒三丈。

就連南京的小福王都龍顏大怒的發兵征討,大明的正主,崇禎皇帝,竟然毫不在意,仿佛在看跳梁小醜一般。

其實在崇禎心裡,弘光、隆武,就是跳梁小醜。

聞軒見崇禎不言語,繼續說道,「一直不敢向北邊動武的小福王,聽聞後大怒,憤而揮師南下,結果四鎮並不齊心,進攻受挫,被鄭家的軍隊擋在福建邊界,不得寸進。

而左良玉以李自成占據襄陽等地為由,拒不聽從南京調令前往福建作戰,在武昌紋絲不動。

同時因為南京撥付的兵餉不足,左良玉在鄂北地區大肆劫掠百姓,補充軍用。」

「嗯。」

「小福王北要部署江淮防線,西要防備左營叛亂,根本無力繼續南征福建的唐王,不得已,下令讓征討大軍退回了江浙,養精蓄銳。

而李自成在丟了陝西、山西後,緊接著失去了對漢中的聯係,率領殘部蝸居襄陽,暫時沒有其他動作。

但是因為闖賊大軍就食困難,已經開始對周圍的百姓強行征糧征餉,強征壯丁了。」

崇禎聽了一愣,心道:「闖王來了不納糧」這麼高大上、傳播這麼廣的口號,竟然被李自成、牛金星等人拋之腦後。看來自從李岩被俘投靠大明、宋獻策出走去往遼東,闖營中已經沒有能力出眾的軍師了。

「就這麼下去,李自成蹦躂不了幾天,如此不愛惜民心,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這個李自成還真是讓朕捉急!」

聞軒不知道崇禎有什麼著急的,李自成失去民心,就此敗了不是更好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