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福見身前的吳三桂愣愣出神,開口問道:「遼東伯為何如此心神不寧?」
吳三桂本不想回答,但是他見崇禎準備重用陳永福,為今後考慮,耐心答道:
「遼陽兵繳獲了我大明的新式火器,並且已經學會使用,還占了守城的優勢,此戰,對我們很是不利!」
陳永福點頭,「確實如此!也正因如此,一旦拿下遼陽,搶回火器,功勞不更大麼?」
吳三桂吃驚的看著陳永福,心道,這個參將眼光如此獨特,竟然將困局看成功勞,當真是個樂觀派!
「不知陳將軍有何高見?可有破城良策?」.
「不敢!」陳永福回道,「末將哪有良策,隻不過末將覺得遼陽兵火藥稀缺,成不了大氣候。」
吳三桂點頭,心裡寬慰很多,心道:近日自己著魔了,滿腦子都是那些新式火器,以至於錯失了攻克沈陽的大功。這次,一定要馬到功成!
遼陽城。
李率泰激動的跪在豪格身前,高呼:「天佑攝政王!天佑攝政王!」
豪格毫無喜色,他雖然擺脫了明軍追擊,有驚無險的從小路逃到遼陽。
但是多爾袞已經叛變,盛京定然不保,大清皇帝和滿朝文武必然淪為階下囚。
如此國難,毫無可喜的地方,更無天佑的感覺。
「大清將亡!」
豪格不禁感慨。
「主子,隻要還有您在,大清就亡不了!」李率泰大聲道,「崇禎不也是被衝破了皇宮,依舊能東山再起,攝政王比之崇禎更英武,一定能再創大清!」
豪格聞言,頓時來了精神,他比崇禎大了兩歲,更是征戰一生。
肯定比崇禎更有戰爭經驗。
山海關大敗,是中了埋伏,同時被大明先進武器襲擊,才會被活捉。
盛京之敗,是因為多爾袞這個內奸的存在,才會被困孤城。
現在他逃出生天,隻要南下蓋州,統領兩萬正藍旗大軍和大清殘存的人馬,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李率泰!」
「奴才在!」
「你遣一半人馬,速去甜水、連山關、青台峪、鳳凰城、湯站一線,命其帶本部人馬和包衣,啟程前往朝鮮義州。
另派一半人前往新奠、大奠、永奠、長奠一線,命其帶本部人馬和包衣,啟程前往朝鮮昌城。」
李率泰大驚:「攝政王,要放棄遼東故土嗎?」
「明軍勢大,就算這兩線人馬齊聚遼陽,也不能勝!」豪格堅聲道,「我們暫且去朝鮮,借助朝鮮國力,打造新式武器,一旦時機成熟,直接殺往大明腹地!」
李率泰心悅誠服:「攝政王聖明!」
「你去吧!」
李率泰不放心的問道,「奴才帶隊離去,攝政王怎麼辦?」
「你給本王500精兵,我要沿鞍山、海州、耀州一線收攏沿途堡子裡的士卒和包衣,直接前往蓋州,帶著天助軍和正藍旗主力,去朝鮮找你們彙合。」
「攝政王!海州一線堡子裡的人馬,大多被多爾袞抽調到了盛京,哪還有人!」
李率泰悲聲道。
「還是奴才的兩支隊伍各帶300包衣,主力人馬隨主子南下吧!」
豪格聞言有些感動,他想不到大清窮途末路之際,竟然是這個漢人最為忠誠。
「就這麼辦吧。明軍暫時應該不會東征,你帶少部分人馬東去,倒是也不算危險。」
「奴才這就去安排!」李率泰迅速下去安排。
李率泰本身就是鐵嶺人,父親李永芳為大明駐守撫順,兵敗後投降努爾哈赤,是大明第一個投降後金的將領。
那一年,李率泰才十歲。
可以說,他是生在大明,長在大清,眼看著後金薩爾徐大捷,眼看著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