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福不僅與闖賊多次交戰,更是有三次守開封的經曆,加上這次全程參與了平遼之戰,戰爭經驗是比較充足了,絕對有資格進入軍機處。
之前,崇禎將京師文武一掃而空,陝西、山西、京畿的武將或是投降李自成或是戰敗被殺,大明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謂是將星凋零。
現在是用人之際,以陳永福的才氣,不說開疆拓土,單說委任他一個守城的總兵,絕對是穩妥的。
可是現在既要在遼東、遼西各城駐守,又要穩定北方四省,同時還要準備好同弘光、阿濟格等勢力的對決。
把陳永富放在遼東,是真有些可惜。
在崇禎的設想裡,將吳三桂的嫡係帶去京師,作為南征的主力。
同時將北方四省的新兵和缺地的百姓,充實到遼東,再派些文官過去,既有效的削減了吳三桂軍閥割據的基礎,又有助治理地方和開拓疆土。
而遼東更北的三江平原、鬆嫩平原、興安嶺等地,甚至更北的廣闊的土地,則要成立遼北生產兵團,逐步開拓北大荒,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成為大明又一個糧倉和木材、礦產基地。
這些,都要人!
崇禎現在缺的,就是人!
“看來,回到京師,朕要去皇莊看看那些沒有氣節的文武了,興許可以發現幾個可用之人。
雖然不能給他們官複原職、恢複官身,但發配到遼北,給武將做個沒有職權的軍師應該合適。”
相比在皇莊當苦力,這些讀書人應該更希望做個體麵的職業。
當然,崇禎不會隨便拿個人就用。他知道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集團迅速收複失地,大肆委任地方官員,因為這些官員能力和品行的原因,導致人民生活比日占時期更糟糕,從而大失民心。
崇禎思慮這些時,京師裡的太子在倪元璐等人的影響下,已經開始考察被崇禎革除的文武官員了。
因為北方四省也是急缺官吏,內閣也是沒有辦法,才將視線轉移到那些“苦力”身上,但是他們畢竟投降過賊兵,不能直接任用,隻好走了太子這條線,先讓太子考察,等皇上回來試著提上一提。
……
遼陽以南,陳永福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崇禎腦海裡轉了幾轉,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明軍的體力。
從昨夜到現在,大軍已經急行了8個時辰,中途雖然有休息和簡單就餐,但是士卒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
即便如此急行,也始終沒能追上南逃的建虜。
吳三桂也看出明軍已經到達極限,再這麼追下去,即便找到建虜,也沒多少戰力了。
“大軍就地休息一個時辰!”吳三桂下令。
陳永福長舒一口氣,“侯爺,說句不中聽的,我們可能追不上了建虜逃軍了!”
吳三桂聽了默不作聲,其實他早就看出來了。
剛才,前方夜不收回信,南逃的建虜輕騎而行,從馬蹄印上看,很有可能是一人二馬,速度很快。現在可能已經過了海州,直奔蓋州了。
而他們沒有攜帶火炮,甚至沒有帶攻城器械,根本不可能攻城。
這天寒地凍的,大軍在風雪中奔襲,到時候麵對堅城而無法攻克,對士氣的打擊是很大的。一旦敵軍反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陳將軍也看出來了?”吳三桂感慨道,“本官此次出征,先征撫順,又南下追逃,雖說攻克了撫順,但始終沒有完成皇上安排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