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突如其來的行為,軍帳內的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崇禎沒有發話,其他人也不敢有所動作。
整個大帳鴉雀無聲,跪在帳外的揚州官員聽到裡麵聲音,心裡著急,但是誰也不敢進去探查。
一個個如待宰的小雞仔般瑟瑟發抖。
他們主動獻城,確實有功,但是,他們為弘光賣了一年命,也確實有罪。
雖如此,每個人都期待著寬恕,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崇禎看著深度昏迷的史可法,還是有些驚訝的。
一向優柔寡斷的史大尚書,居然也有如此剛烈的一麵。
「史尚書有罪,臣亦有罪。」副將史德威激憤的站起,向著立柱撞去。
嘭……
又是一聲巨響。
史德威也躺在了地上,依舊無人上前查看和醫治。
其實,以崇禎和莫大程的身手,都有能力阻止,但崇禎沒動,有意看一看還有多少人有這種骨氣,更是給他們繼續為朝廷效力的理由。
要知道曆史上,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分兵亳州、徐州兩路,向南推進,勢如破竹,直至揚州。
史可法死守揚州。劉澤清、劉良佐卻以入保衛南京為名,率部南逃。
降將李成棟、李遇春、許定國,率清兵和降軍南下包圍揚州城,各鎮兵馬不聽史可法調度,堅決不去營救,史可法急令各地兵馬赴援,也均無響,就連南京的弘光帝,也是隔岸觀火般的按兵不動。揚州孤城岌岌可危。
隨後,總兵李棲鳳、監軍副使高歧鳳二人欲劫史可法出降,史可法以大義叱責之,二人遂拔營降清。
當時,清軍至少有十萬人,揚州守兵僅萬餘人。兩軍戰前,羽檄交馳。多鐸派明降將勸降,後多爾袞致書誘降,史可法回信拒絕投降。史可法說:「我為朝廷首輔,豈肯反麵事人?」後多鐸親自出馬,連發五封書信,史可法不啟封便付之一炬。史可法招集諸將說:「吾誓與城為殉,然倉皇之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
副將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後,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其後一氣寫下了五封遺書。
一個月後,揚州終因彈儘糧絕而失陷。史可法欲以佩刀自殺,部屬強行奪過佩刀。多鐸百般誘降,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後壯烈就義,終年45歲。
城破後,出現了很多與史可法一樣慷慨赴死的人物。如揚州知府任民育,在城破後鄭重換上明朝官服,端坐大堂、恭候敵人,說「此吾土也,當死此。」又如吳爾壎,斷一指,遣友人送回家中,說「我若不歸,以指葬可也。」城破,投井而亡。又如副總兵馬應魁,巷戰死於城中……
更有總兵劉肇基、幕僚何剛、炮隊專家陳於階,或者是死於街上的戰鬥,要不就是自殺殉國。史可法的全部19名私人幕僚都遇難了。
在保衛揚州城的戰鬥中,百姓也踴躍參戰。有的奔上城頭搶修防禦工事,有的協助兵士巡城,連婦女老小都出動,搜集磚石、石灰,趕製刀槍弓箭。退職武將樊大綱召集一批誌士,加入守城隊伍。其母為了免除兒子的牽掛,竟一頭撞死在石碑上。
城被攻破後,市民們或同清兵巷戰而死,或自殺身亡。二百多揚州少年自發組織起來,到處伏擊清軍,全部戰死:諸生高孝瓚,在衣襟上書:「首陽誌,睢陽氣,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學宮自縊;醫生陳天拔、畫家陸榆,均不屈死;婦女拒辱自殺者不計其數。
但是,由於史可法的光芒太盛,又有揚州
十日的屠殺,這些忠臣和忠勇百姓、學子幾乎無人知道。
就算朱友健來自後世,也隻知道史可法不屈而死,其他人的事跡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