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傾巢出動,各種消息也傳了出來。
其中,左夢庚投降阿濟格的消息得到證實,天下震驚。
幾乎所有人都怒罵左夢庚,同時為左良玉惋惜,怎麼就生了這麼個玩意兒。
要知道,那可是80萬兵馬。
左夢庚隻要緊緊撰在手裡,怎麼也能混個侯爵,至少是個軍閥。
誰想他鬼使神差的投降了建虜,聽說,他還失去的大軍指揮權,真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爛。
隻可惜了那些兵馬。
朝廷花巨資養了這麼多年,竟然就輕易了到了阿濟格手上。
不說阿濟格在山西、陝西、關中、漢中犯下的罪行,也不說他多年來入關劫掠造成損失和血仇,隻說他現在深入大明腹地,給中原王朝造成的危險,就足以讓所有人提心吊膽。
現在,他又多了80萬生力軍。怎能不讓大明官員和文人驚恐。
僅僅過了一天後,一則更驚悚的消息傳遍大明。
阿濟格帶著將近80萬大軍,繞過所有城池,千裡奇襲,直奔遊覽黃山的崇禎帝而去!
打探動向的偵騎來回奔馳,隻為了給自己的上官探查到最新動向。
九江到徽州一線,經常見到疾馳報信的騎兵。
南京得到的最新消息是,阿濟格的前鋒軍已經距離皇帝儀仗不足50裡,急速行軍下,僅僅需要半天的路程而已。
更可怕的是,皇上居然沒有派出任何求救的人,沒有傳出任何消息,好像與外界斷絕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皇上被阿濟格圍的水泄不通,已經無法求援了!
但是皇帝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皇帝危急,恐慌的情緒迅速蔓延,很多官員都行動起來,徽州知府代天發出勤王令,號召周圍義軍來援。他自己也帶著衙役和民兵火速救援,隻可惜實力不濟,還沒靠近東勝山,就被建虜外圍散兵打散,逃了回去。
其他州官見了,隻好派出儘可能多的士卒,彙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再前往支援。
但因為新兵太多,兵器也少,實在無法形成戰鬥力,遲遲不敢出擊。
也有人相當消極,甚至冷眼旁觀,準備坐看崇禎戰死:
「崇禎若是殯天了,新帝登基後,必然大赦天下,這個月流放到遼東的人,說不定都能放回來!我們的田產,也會歸還!」
帶軍疾馳的何騰蛟,得知崇禎被阿濟格圍住,嚇得魂不附體,立刻舍棄了原來的目的地,帶著隊伍轉向東方,向著徽州急進。
最終在景德鎮以北的蛟潭一帶,遇到左營將領馬士秀率領的軍隊。
何騰蛟與馬士秀試探性的交鋒兩次,迅速後撤各自安營,再不出戰。
隨後,雙方信使不斷交互,兩軍書信往來頻繁。
很明顯,何騰蛟自知人馬少於馬士秀,根本不可能打得過左營大軍,隻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試圖勸降。
何騰蛟知道,左營叛變,是左夢庚的決定,馬士秀作為參將,是阻止不的了。
但是如果今後阿濟格兵敗,馬士秀必死無疑。倘若馬士秀現在回頭是岸,投靠朝廷反擊左營和阿濟格,那還是有活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