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臥床等著,等她娘和大太太給她送血人參來。
可是等了一上午,宋家都沒有送血人參來,怕丫鬟話沒傳到,顧涉還好心的派人去了回春堂一趟,回春堂掌櫃的親自帶著血人參去了宋家找宋三太太,結果……被轟了出來。
事有湊巧,回春堂掌櫃和小廝被轟出府,正好被一路過的禦史台看見。
禦史台派了小廝上前詢問,回春堂掌櫃的一氣之下,道,“昨兒離王府送納征禮去靖寧伯府,送了一株血人參給顧二太太養身子,顧家大少奶奶,也就是宋家的姑奶奶小產傷了身子。
宋三太太心疼女兒,跪求顧二太太把血人參讓給顧大少奶奶吃,隻是那株血人參,身子虛的顧二太太自己都舍不得吃,打算給顧二姑娘陪嫁帶去離王府,但宋三太太跪下來相求。
顧二太太於心不忍,這不,知道我回春堂有一株血人參,特地派人送了三千兩銀子來,宋三太太買血人參,她添三千兩算一番心意,隻是我特意把血人參送來,宋家卻不要,說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回春堂掌櫃的語氣裡滿滿的都是譏諷和嘲弄。
下跪求人時心疼女兒,往外掏銀子的時候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了,說到底自尊心比錢重要,虧得靖寧伯府二太太心善大方,這三千兩他還得給人家送回去。
禦史台得知此事後,第二天,就上了奏表。
此事,也鬨的舉朝皆知。
禮部尚書宋老太爺麵紅耳赤,恨不得鑽了議政殿的地縫,當場表態這事他不知情,否則他絕不允許發生,回去一定嚴懲,並將血人參送上。
宋老太爺說這話的時候,看向老太爺和顧涉,兩人一句話都沒接,宋三太太要害沐氏腹中胎兒,顧涉用這樣溫和的辦法幫沐氏出氣,已經算是仁至義儘了,畢竟血人參買了不是給沐氏吃,而是給宋媛。
這一天,明瀾吃了午飯後,在花園遛食,丫鬟稟告宋三太太來了,她閒來無事,就溜達去了長鬆院。
去的也巧,在長鬆院門前就看到宋三太太了,她臉色極難看,活像誰欠了她幾萬兩銀子沒還似的。
明瀾客氣的福身見禮,宋三太太雲袖下的手攢的緊緊的,臉上的笑比哭還要難看,沒說一句話,就直接進了屋。
她身後跟著的丫鬟手裡端著的托盤內擺著兩錦盒,一大一小。
小的是血人參,是給宋媛的。
另外一份大的,是給沐氏的,她雖“無心”,卻險些犯下大錯,理當賠罪。
老夫人根本就不樂意看宋三太太,有些事不是她說無心就是真無心,要是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在這內宅裡,她早就是一杯黃土了。
隻是顧著親家臉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往後疏遠些也就是了。chapter();</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