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周青淡淡點了點頭,態度溫和卻又有點不苟言笑。
在兩個前台妹子的目光注視中,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內。
用一種舒服的姿勢靠在“老板椅”上,周青開始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如今《127小時》已經下映一個多星期了,最終斬獲票房2189萬。
延期公映的那一個月,隻斬獲了一百來萬票房,讓周青有點哭笑不得。
不過怎麼說呢,這一趟倒也不算是白折騰。
無論如何,也把中影拉到船上了不是?
更何況這年頭賺錢不易,一百多萬還能分到手幾十萬呢。
一個月白撿幾十萬,何樂而不為?
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啊,咱不嫌棄!
總結一下,《127小時》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算是讓周青這個新人打響了第一炮。
還是非常亮眼的第一炮。
周青還是比較滿意的。
不過眼下,《127小時》已經告一段落,周青這休息的也差不多了。
他覺得,下一部電影也該提上日程了。
那麼下一部電影拍什麼比較好呢?
“還是衝獎片!”
周青幾乎沒有怎麼猶豫,就做出了這個決定來。
畢竟就如今這個電影市場來看,體量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根據統計,02年的國內銀幕數量也才1581塊,連2000塊都不到。
03年電影全麵推行產業化改革,大銀幕數量激增,可到了年底也才2296塊而已。
就這麼點屏幕,電影票房就算再高又能高到哪裡去?
幾千萬票房就撐死了,那還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導才能取得的成績。
可就算幾千萬票房,製作方又能賺多少錢呢?
院線首先就得分掉60%以上的票房收益,另外還得扣除5%的電影專項發展基金,再去掉稅。
最後到製作方手中,也就30%的樣子。
就拿《127小時》為例,這七七八八的東西扣掉後,分到周青手中不過才六七百萬。
可拍電影不要成本的嗎?宣發不要錢的嗎?
就算是03年拍一部電影怎麼著也得好幾百萬的成本,上千萬也不罕見。
《127小時》隻能算是特例中的特列。
所以這年頭拍電影,還真的不怎麼賺錢。
就更不用提一部電影製作周期那麼長,但回款卻很慢。
可以是稱得上是高投資、長周期、低回報的項目。
坦白講,並不是優質項目。
綜合這種種因素,拍純碎的商業片,自然不是周青目前的首選。
要過兩年才比較合適。
03年後國內大熒幕數量幾乎每年都在以30%的數量激增,各方資本也不斷入場,賺錢才相對容易一些。
至於現在,還是那些票房稀爛的衝獎片比較容易賺錢。
隻要能拿個獎,版權隨隨便便一賣,就比絕大多數電影賺錢了。
與此同時還能刷聲望,正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再加上周青雖說在柏林拿下最佳導演獎,可畢竟隻拿了一次,還是會有不少人質疑的。
大導的名頭還是有點虛。
可周青隻要再在歐洲三大斬獲大獎,有誰還敢質疑?
這地位不就越發穩固了?
所以一番簡單分析下來,繼續拍衝獎片是順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