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郡王府徹底完了,顯國公府也反應不及。
……
一直到黃昏,宮裡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出,進宮的官員們也都沒有回到家裡,家家戶戶都大門緊閉。
風雨欲來的氣氛,籠罩了整個京城。
這時,天已經快黑了。
陳公甫送進宮裡的萬人血書,從午門一直鋪到大殿前,仍然沒有鋪完,是浙江從事過織染匠人的血書,但凡戶部拿出戶籍一翻查,就能查到戶籍有他們的名字,朝廷也可以通過戶籍,派人過去查實,絕無作假的可能。
萬人血書何止萬人。
代表的是民心民意。
大殿上燈火輝煌,齊晟坐在龍椅上,底下站了滿殿的文武大臣,烏泱泱的。
福王爺和穆王爺年歲大了,被賜了坐,正靠在椅子上,將手套在袖子裡,腦袋一點一點地打瞌睡。
齊王、顯國公、鎮北侯,陳公甫……鄭玉庭交代了冤情之後,被帶到了偏殿,交由太醫診治。
底下跪著隆郡王,左軍衙門各級官員,負責織造的工部官員,十幾個人戰戰兢兢地跪著,連大氣不敢喘。
全是與案件相關的官員。
杭州織造衙門、司禮監督造太監王仁金,正跪在大殿前,口齒伶俐,將隆郡王府、織造衙門、織造局、工部、地方官員,及浙江都司,是如何利用杭州織造局進行私造,如何利用浙江都司私運,又是如何通過隆盛行私販的種種勾當,儘數抖落了乾淨。
接著,當庭呈上了一大疊隆盛行私造織綢詳情冊子,及販私的賬本。
皇上翻了幾頁,指了指趙安福:“挑了重點當庭宣讀,讓大臣們也聽聽,這個隆盛行欺朕至何種地步。”
“欺朕”兩個字一吐出來,當下就有官員嚇軟了腿。
整整宣讀了一個時辰,趙安福嗓子眼都啞了,又換了一個人繼續宣讀。
隆盛行成立二十年,從今上登基的時候,就開始販私,販私的數目,也在日益加大……曆年來織綢數量,高達六百多萬匹,時至今日,每年隆盛行販私的織綢,高達近四十多萬匹,份額比朝廷大不了不少。
這個數目,實在太驚人了。
“織造局最輝煌的時候,整個江南三局,及地方二十二局,每年織綢數量也隻五六十萬匹。”
“一方麵是皇上仁德,予民生息,不願壓榨匠籍。”
“另一方麵於蠶場休養,不竭澤而漁。”
“然而隆盛行每年交易的織綢數量,已經達到了織造三局,地方二十二局一年總和。”
先帝在位時,顯國公為了邀寵,獲得更多權利,並不敢在浙江一帶太過放棄,反而全力支持織造局,進行大量織造,在江南各地廣植桑木,廣開桑場,鼓勵蠶織,織造局每年大批銀錢進了國庫,讓先帝對顯國公越發寵信。
今上登基之後,浙江都司勾結倭寇,令朝廷海上貿易受阻,因東南沿海倭患嚴重,海域已經處於半封鎖情況,織造局織綢逐年下降。
隆郡王卻夥同了織造衙門、織造局、浙江都司、皇商周家,及地方官員私通倭寇,獨吞了巨量的稅絲,明目張膽地私造、私運、私販。
全國每年所產的稅絲,大部分都供給了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