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往往出手少,但命中率高,因為如果你出手少,命中率還低,教練就更不會給你機會了。
單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人會覺得不合理,既然角色球員上場即熱,命中率高,甚至比球星還高,為什麼不多給他們機會?
不行!
這些人命中率高是建立在出手少的基礎下,他們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有限的幾次出手當中。
1旦你讓他們打個3十分鐘,出手十幾次,隨著數量的提升,他們的命中率就會快速下降。
在小樣本下,他們的命中率可能比球星高。
但在大樣本下,他們的命中率可能就比球星低了。
所以可以看到這樣1種現象,在某1場比賽裡,當家球星投出了百分之4十的命中率,而全隊命中率卻在百分之5十,看上去是當家球星拉了後退,還得靠角色球員來彌補。
可實際上決定比賽勝負的還真不見得是角色球員。
角色球員在前3節打的很好,當家球星在前3節打的很差,命中率自然會有差距。
可當到了最後1節,到了最後幾分鐘,當刺刀見紅要分勝負的時候,站出來扛起球隊,贏下比賽的往往隻會是當家球星,而不會是角色球員,那麼你說誰貢獻大,誰拉了後腿?
1個球隊的當家球星命中率不如角色球員不可怕,但如果1支球隊的角色球員命中率不如當家球星,那麼主教練就要開始思考了。
聽起來很離譜,但就是這樣。
楊是1個情緒球員,他在有限的機會下狀態不夠穩定,這是可以預料的,可其他角色球員的狀態、效率也不高才是斯科特教練思考的問題。該如何讓角色球員也能打出好的表現,高效率的表現?
上賽季斯科特教練也在努力做這件事,減少科比的上場時間,讓克拉克森成為輪換陣容的核心......這些都是為了提升效率。
“看來還得繼續磨合,或者調整1下陣容......”
斯科特教練低聲自語,他心裡有了1些想法,但還隻是想法,常規賽才剛開始。
......
1天的訓練結束。
球員們各自散去,莊宇、克拉克森、小南斯、大洛佩斯留了下來,他們要進行加練。
加練結束,4人坐在1起聊天,不知不覺就說到了雷霆隊。
“雷霆隊的這幾場比賽拉塞爾都打的很棒,沒有了凱文-杜蘭特,他這個賽季要爆發了。”
“不爆發不行,沒有了杜蘭特,他要是還不爆發雷霆隊就完了,估計連進季後賽都難。”
“下1場咱們就要和雷霆隊對上,嘿嘿,彆說我還有點興奮......”
下1場他們將趕往客場挑戰雷霆隊,麵對少了杜蘭特的雷霆隊,他們心態很輕鬆。
但真有那麼好打嗎?